韓國軟件人才培養政策分析
綜合管理
作者:崔湞鎬 張永安
摘要:韓國軟件推進政策在韓國軟件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關於軟件人才培養政策更具有其特點。論文分析了韓國《軟件強國躍進戰略》、《軟件產業發展方案》等政策在人才培養環境營造、軟件實用人才培養及軟件在職員工能力培養方麵的實施策略。論文指出了韓國軟件人才培養政策對國內軟件人才培養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韓國軟件 人才培養 政策分析
隨著韓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韓國軟件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軟件推進政策在韓國軟件業取得大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論文針對韓國軟件人才培養政策進行了分析,概括了韓國軟件人才培養政策方麵的特點,表明了韓國軟件人才培養促進政策對軟件業發展的借鑒作用。
從2008年至2012年,為強化軟件產業全球競爭力,政府推進了多種多樣的軟件政策,諸如《軟件產業發展方案》(2008年10月)、《軟件強國躍進戰略》(2010年2月)、《共贏發展型軟件生態體係戰略(2011年10月)。主要成果如下:推進了“World Best 軟件研究開發項目”,創造了軟件新需求,強化了軟件專業企業的全球競爭力。為達到主力產品的高附加價值化,支持了服務領域的軟件融合技術開發和商用化。支援軟件專業人才培養事業,創造了1200個就業崗位,培養了1700名專業人才。2012年5月,政府修訂了《軟件產業振興法》,限製了一部分大企業參與到公共市場之中,提高了中小軟件企業的公共市場份額。項目下訂單時,規定必須編製要求事項明確的要求事項明細表。為完善發包機關的專業性,引進了項目管理辦公室(PMO)製度。將《軟件產業代價基準》轉換為日落製,從而促使依據市場價格,民間自發形成軟件價格。
但是,由於對軟件價值認識不足,企業收益惡化,這又造成再投資不足和優秀人才流失,使軟件產業生態體係惡化,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現政府認識到,軟件是為所有產業的高附加值化、創造新產業以及溝通合作等做出貢獻的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之後,2013年10月,政府製定了以“人才—市場—生態體係”為中心的“軟件革新戰略”。2014年7月,將《軟件革新戰略》的推進主體擴大為全部政府部門,發表了“軟件中心社會實現戰略”。促進戰略和展望如下。第一,為個人能夠熟練運用軟件,根據全國民的不同水平將軟件體係化,挖掘個人潛在能力。第二,使企業能夠利用軟件快速成長,將韓國優勢與軟件結合,創造未來成長動力。第三,為成為軟件產業強國,營造“創業—成長—全球化”的企業生態體係。通過這些措施,提前實現國民收入4萬美元的目標,並在未來形成創意、開放、合作的文化。《軟件革新戰略》和《軟件中心社會實現戰略》的具體內容如下。
表1《軟件革新戰略》和《軟件中心社會實現戰略》的主要推進課題的現狀
資料:《軟件革新戰略》(2013年10月)和《軟件中心社會實現戰略》(2014年7月)為準重新整理
1.營造從小開始能學習軟件的環境
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培養軟件人才的教育創新之風。英國自2014年9月起將“電腦科學”列入小學、初中、高中的必修科目,這是其中的典型案例。然而在韓國,相比於高漲的教育熱潮,小學和初中的軟件教育比重卻逐漸下滑。政府將營造從小開始就能學習和體驗軟件的環境,以期擴大創意性軟件人才基礎。
1.1強化小學、初中軟件教育
第一,在小學增加“軟件基礎素養”內容,初中將“信息”科目改編為“軟件”科目,高中將“信息”課程轉變為一般選擇的“軟件”課程。開發和推廣以利用電腦解決問題能力為主的專業軟件課程。為了使軟件教育軟著陸,從小學、中學中選定72所示範學校(2014年8月已經完成),2015年2月開始實施軟件教育。第二,在民間領域,三星電子從2014年開始在全國210所學校中,為8,400名小學、初中、高中生提供了軟件教育。截止到2017年,將為4萬名學生提供軟件教育。
1.2擴大軟件體驗機會
第一,運營小學生、中學生和家長、教師一同參加的、以體驗學習為中心的“軟件創意營”。這是靈活運用scratch、Small BASIC等編程語言,自行開發程序的實習教育。2014年2月,第一次運營了“軟件創意營”,從2015年開始每年在假期期間舉辦兩次。第二,為了使學生們能夠通過網絡輕鬆學習軟件程序,政府正在運行“開放型軟件教育中心(ols.oss.kr)”。2013年開始進行教育,截止到2017年將教育25萬人。第三,利用韓國教育廣播公司(EBS),從2015年開始實施軟件教育。在EBS兒童節目中增加軟件教育內容後播出。截止到2017年,以教育26萬名為目標,將投入437億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