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體係研究(2 / 3)

1.2技術指標

電網的可靠性是指係統穩定運行時,在輸變電元件容量、母線電壓和係統頻率等的允許範圍內,考慮電網中元件的計劃停運以及合理的非計劃停運條件下,向用戶提供全部所需的電力和電量的能力。另外,電源出力的波動性與不確定性在電壓、頻率方麵的影響尤甚。在考慮可靠性指標設置時,應當兼顧供電可靠性與供電質量,從時間、頻率、質量多方麵考核電網供電可靠性。為此,定義了持續供電指標、電能質量指標、輸電充裕度指標、適應性4個二級指標,以及10個相應的三級指標。可靠性指標設置的各項指標含義及計算方法可參見權威的定義,這裏不再贅述。

1.3社會指標

由於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使得電網投資規劃的方案所需考慮的風險大大增多。其發電控製技術尚未成熟,其發電成本又相對較高而導致市場競爭不占優勢,這些因素迫使規劃人員考慮項目可能麵臨的各種風險。最典型的就是停電風險、市場風險及政策風險。多種不確定性彙集使得電網的可靠性水平難以維持,為此與以往相比,停電風險大大提升。另外,由於市場變化及政策變動導致的電源發電規模萎縮,從而造成的項目利用率過低,規劃項目的經濟性大幅下降。本文將運營風險ROR定義為停電風險指數RF、市場風險指數RM及政策風險指數RP的綜合,即:

公式3

公式3中:為自定義算式。

停電風險指數描述的是由於輸電係統的運行故障問題引起的停電事故的可能性。可以通過對輸電係統的可靠性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綜合評估而得到。

市場風險指數描述的是電網投資規劃方案對未來市場上電能供需變化引起效用降低的可能性。輸電係統作為電能傳輸的媒介,發電緊缺及電力需求萎縮都將使得輸電係統利用率下降,拉低輸電係統運營效益。由於市場風險指數難以量化計算,故采用1~9標度法進行評估。

政策風險指數描述的是電網投資規劃方案對未來政策變動引起效用減低的可能性,對政策風險指數的評估同樣采取標度法。

1.4環保指標

根據項目環境情況將環保性屬性指標分為噪聲、電磁環境以及無線電幹擾指標,其權重分別占到40%、30%和30%。具體評價方法如下:

噪聲: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1993)中1類標準,得5分;否則0分;

電磁環境:滿足《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96)得5分;否則0分;

無線電幹擾:滿足《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96)得5分;否則0分。

應用綜合評價理論方法,可以建立電網投資策略的影響因素指標體係,同時對典型投資方案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評價結果反饋修正相應的投資策略。

2.電網投資策略綜合評價體係應用步驟

構成綜合評價問題有五個要素,分別為被評價對象、評價指標、權重係數、綜合評價模型和評價者。綜合評價的一般步驟如下:明確評價目的;確定被評價對象;建立評價指標體係(包括評價指標的原始值、評價指標的若幹預處理等);確定與各項評價指標相對應的權重係數;選擇或構造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各係統的綜合評價值,並給出綜合評價結果。

2.1被評價對象

被評價對象就是綜合評價問題中所研究的對象,或稱為係統。

2.2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是反映被評價對象的運行狀況的基本要素。通常的問題都是有多項指標構成,每一項指標都是從不同的側麵刻畫係統所具有某種特征大小的一個度量。

2.3權重係數

每一綜合評價的問題都有相應的評價目的,針對某種評價目的,各評價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是不同的,評價指標之間的這種相對重要性的大小可以用權重係數來刻畫。

2.4綜合評價模型

對於多指標(或多因素)的綜合評價問題,就是要通過建立合適的綜合評價數學模型將多個評價指標綜合成為一個整體的綜合評價指標,作為綜合評價的依據,從而得到相應的評價結果。

2.5評價者

評價者是直接參與評價的人,可以是某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團體。對於評價目的選擇、評價指標體係確定、評價模型的建立和權重係數的確定都與評價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