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集體備課,分工合作,製作通用PPT課件
由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課程的講授涉及到每個學院的大部分同學,因此,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通過集合資深教師和輔導員的力量,統一規劃課程安排與設計,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豐富授課內容,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從緒論開始,共有8個單元,9次課,18個學時。每次課既有聯係,也是一個獨立的專題,學校招生就業部門可以召集起資深的教師和年輕的輔導員一起備課,每次課由一位老師主講,其他老師如果有好的教學資料可以共享,在主講老師說課結束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豐富課堂教學,采取何種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眾人的力量,收集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插入到PPT演示稿中,形成可以通用的PPT課件。在上課時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個人特長和班級的具體情況對於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地調整,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料,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互動性。
2.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
除了課堂講授以外,增加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經驗分享、測評工具、人物訪談、拓展訓練等各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以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程的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由教師主導型教學向學生參與型教學轉變。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的每個專題,設計若幹問題,讓學生分成若幹小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問題,解決問題。課後也可以按照小組共同完成作業,通過競爭獲得課堂展示的機會。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也讓學生從合作與交流中收獲的更多,達到了教學的目的。此外,通過大量的圖片、小故事、視頻材料等增加PPT課件的趣味性,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剪輯一些圖片或者電影片段,設計優美動聽、富有感染力的解說詞,鏈接到PPT課件裏麵,使得教學形式生動有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傳統教學刻板的教學模式。
2.4改變考核模式,多渠道進行考核
《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是一門與現實生活聯係緊密的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試的形式,無法真正考核到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課程的考核模式可以進行多種渠道地探索,采取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的方式,從課堂討論、到課情況、課堂展示、人物訪談、作業等各個方麵對學生進行考核,而不是單一的考試的模式。每個專題都設置一定的課堂討論內容,通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
2.5《大學生職業生涯與規劃》課程走出校園
《大學生職業生涯與規劃》課程要真正地發揮作用,就不能僅僅局限於課堂教學,局限在校園裏。該課程需要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從社會實踐中體會課程的核心思想,進而實現學生自己的職業設計與規劃。比方說將生涯人物訪談設置成課外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尋找身邊的成功人士,通過對成功人士的采訪,對他們的學習經曆、求職經曆、任職經曆等等進行訪問,發現他們身上的共同點,是什麼樣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價值觀讓他們一路走來邁過了艱難困阻,成為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通過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的教學,真正將這門課轉變成一門實用性的課程,變成一門對學生有現實指導意義的課程。
3.總結
《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要真正地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必要對課程教學進行創新、改革,加強和改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由教師主導型教學向學生參與型教學轉變,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更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課程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蔡樂蘇,王憲明.教學並重,因材施教——清華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改革探索[N].《光明日報》, 2014 (11)
[2] 張昆.“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9).
[3] 李傑.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5).
[4] 吳潛濤,趙愛玲.我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30年——主要成就、經驗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