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學“學習意誌”相關影響因素研究(3 / 3)

4.2 對高考選拔製度的分析

以上結果並沒有出乎科學研究者的預料,但是從另外某些方麵又有許多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經過高考洗禮的學生進入大學後,學習意誌下降,也就是說學習意誌並沒有傳承到大學學習中。許多學生聲稱:這是痛苦之後的解脫。確實,高考的洗禮對於許多學生來說終生難忘,很多學生真的在高中“奮鬥”了!那麼,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經過高考以後,學生痛苦過了,學習意誌也下降了,並且對於學習也許會更加充滿厭惡與敵對情緒。如果這樣,從這種視角來看,那麼高考這一重要選拔考試是不是太失敗了呢!

我們知道,如今社會是不斷進步發展的,並且信息量不斷更新,今天學的知識也許明天就要顛覆,社會競爭進而越來越大,所以很多人提出“終身學習”的概念!“今天不努力學習,明天就要被社會拋棄!”經過高考洗禮的學生,對於學生意誌下降,不喜歡學習了,或者說對於學習充滿了厭倦情緒,那麼走入社會以後,如何去適應先進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呢?

當然,高考是現今為止最為合理、公平的一種考核方式,可以公平、公正、合理地進行選拔甄別。目前,還不可能被代替。所以,高考某些考核內容、方式、方法以及高考所蘊含的文化方麵都需要進行改善,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項長久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一項係統工程。從2003年開始,高中數學進行了課程改革,從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框架、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等方麵作了深入改革。這就是一項間接並逐漸改進高考各個方麵的一項努力。

4.3 對於大學教學製度的分析

從大學數學教學的視角來看,學生的“學習意誌”在高考之後的大學數學學習中並沒有傳承下來,是否也和大學數學的學習方式有關呢?許多學生反映,高考之後憧憬的大學數學課堂距離自己的想象與期望甚遠!如今的大學數學課堂本質上和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模式類似,大學生的學習多數還是在課堂中完成,還是班級授課製的基本模式,老師講,學生聽,大量做各種微積分求值題目,並且很少應用大學數學知識,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社會競爭力!當然,班級授課製這一基本模式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變,但是我們如何改良這一基本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教學生有興趣和有價值的知識,這是需要我們進行思考的一個問題。

以上兩點啟示,本文隻是提出了一些基本問題與想法,想要付諸實踐,改變多年不變的文化傳承,並取得根本性的改變,是一項巨大的係統工程,還需要數學教育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定強.中學生數學學習中的性別差異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3,2.

[2]羅玉蓮.論性別差異[J].吉安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0,6.

[3]燕國材.學習心理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4]林崇德.學習與發展[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