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對當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分析(2 / 2)

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樹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

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企業責任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樹立正確的企業責任觀,需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依托和載體,它有利於形成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氛圍,擴大市場社會責任的範圍,增強社會責任在企業中的活力,把企業社會責任教育逐步引向深入。同時,通過企業文化建設,能逐步形成企業員工統一的價值觀,養成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定勢,在客觀上幫助企業員工盡快接受市場社會責任的基本觀念和道德規範。而且通過企業文化建設,能夠讓企業員工樹立統一的道德要求、道德標準、道德習慣,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也有利於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3.完善企業內部機製,保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

企業也是一個小的社會,即使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履行社會責任的氛圍,也會有人不把相應的責任落實到行動中去,這時就要發揮製度的作用。特別是企業中,員工的總體素質不高,更需要製度的約束。因此,企業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製定科學的規範製度,獎罰分明,嚴格執行,來幫助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要使企業的理念和決策很好的貫徹,除了需要科學的製度外,還需要配置得當的管理機構。企業部門的設置、部門職責和權力的分配、部門人員的分配、部門之間的協調、上級和下級部門間的配合等問題的處理處處關係著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是否到位。這也是企業執行力的問題。企業社會責任的落腳點在於如何履行它。因此,企業要履行好社會履行責任,關鍵是在企業內部機製上下功夫,使企業的內部機製等方麵加以完善,讓企業的經營者在履行社會責任時有規範製度的約束,有管理機構的支撐。

三、加強政府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麵的監督

對於正在成長階段的中國企業而言,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僅靠企業自身的覺醒,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力量不斷的啟發和培育。

1.利益引導企業樹立社會責任觀念

責任認同是企業承擔責任的前提,責任認同不僅需要強製手段得以實現,還需要利益引導措施來鼓勵、引導企業樹立責任觀念以自覺承擔責任。隻有社會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認同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才能在良好的社會氛圍下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並在實踐中量力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對於此,政府首先要加強對自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典範進行宣傳,使更多的企業認識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其次,還要製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對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給予政策的優惠。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製定和執行

大部分的企業社會責任屬於企業的社會義務,由於企業有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權利,當社會責任的履行與其追求的經濟利益相衝突時,企業可能拒絕履行或不完全履行這一社會責任。所以,能否將社會責任信念付諸實踐,單純地依靠行為主體的行動自覺往往是不可靠的,除了通過教育的激發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必須依賴於外部控製力量即國家和政府的監控來啟發。因此,必須健全法律法規體係,提高執法和監管水平,這在轉軌時期企業法律責任的履行方麵尤其重要。另外,在加強法律法規體係建設的同時,還要注意提高執法的水平,杜絕出現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的發生。最後,對於超出企業社會義務範圍的社會責任,政府還可以牽頭組織專家、學者製定企業社會責任的道德規範體係,讓企業有可衡量自身行為道德高尚程度的標尺。

3.發揮政府的監督職能

建立企業約束和監督機製的基礎在於政府,表現在政府從維護社會利益和保證社會運轉的需要出發,政府充當社會公眾的監護人和協調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仲裁人,以行政幹預和經濟調控為手段,引導並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和方向,糾正或懲處企業逃避社會責任現象,以保證企業對強製型社會責任和關聯型社會責任的有效履行。

社會公眾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受益者,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情況直接影響公眾的利益,公眾也最有發言權,同時公眾又是企業所生產產品的消費者,他們對企業的支持程度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公眾的行為趨向對企業具有引導示範作用,因此擴大公眾的參與權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具有強大的外在壓力。

參考文獻:

【1】張放.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J】.決策與信息,2009(1).

【2】張鋒.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外企業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