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中層領導的決策法則(2 / 3)

5.2.1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領導活動的起點,也是中層領導者的職責。所謂問題,就是應有現象和實際現象之間存在的差距。通過調查、收集和整理情報,發現差距,確認問題,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和症結所在,從而構成了決策的起點。決策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所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問題,則不需要決策;問題不明,也難以作出正確的決策。應該看到,問題的存在和問題的發現有時並不一致,由於客觀事物的複雜性和主觀認識上的差異,發現問題並不容易。即使看到了問題,進而要確認它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同一事物,有的人認為是問題,有的人則認為不是問題。有的事物,利弊參半,也為我們確認問題增加了難度。

5.2.2目標確定

問題發現以後,就要確定目標。所謂目標,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在預測的基礎上所期望的結果。目標是決策的基礎,沒有目標,就無所謂決策;而目標選擇的正確與否,則直接關係到決策的成敗。但是,目標的確立不能是隨心所欲的。一般來講,它有四個特征:

單一性。目標是單一的,隻能作一種理解;定量性。目標的成果或程度是可以計量的;明確性。設立目標必須具體明確,目標應當是可以計量成果、規定時間、確立責任的;目標必須區分層次。當決策目標不止一個,而是多個的時候,中層領導者就要權衡輕重,列出先後次序,分為“必須達成的”和“希望達成的”目標。

5.2.3方案擬訂

擬訂方案就是尋找達到決策目標的有效途徑。途徑有效與否,要經過比較才能鑒別,因此必須擬訂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而且多個方案之間必須要有原則的區別,而不隻是細節上的差異。在擬訂方案的過程中,應廣泛采用各種智囊技術,盡可能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鼓勵和推動新觀念和創造性見解的湧現。

5.2.4評估分析

製訂出各種可行方案之後,接下來就是分析評估,選擇一個最有利於實現目標的方案。對所擬訂的各個方案,都應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麵加以分析評估。定性分析主要是直接利用人們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根據已知情況和現有資料,對決策方案作出相應評價。對一些受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較大、所含因素錯綜複雜而多變、綜合性較強的戰略決策,定性分析尤有其極為重要的作用。但這類方法往往主觀成分較強,論證不很嚴密,需要用定量分析方法作補充,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應用。在分析評估的基礎上,權衡、對比各方案的利弊得失,並將各種方案按優先順序排列,提出綜合意見,送交上層決策機構。

5.2.5方案選優

選擇方案,是決策過程中決定性的一環。這個工作應當由決策者來完成。在這裏,決策者通常依據經驗、實驗和分析,去作最後選擇。在對各種備選方案的權衡中,並不一定各個指標都優的就是最好的方案,往往是主要指標較好,而能兼顧其他指標的方案是領導者所要選擇的方案。此外,在選擇方案的過程中,領導者要認真聽取各方麵不同的意見,包括一些尖銳的反對意見。因為不少好的方案是根據對立的觀點提出的。高明的領導者往往不是在眾多方案中選取一個方案,舍棄其餘方案,而是善於攝取各種方案的優點和長處,綜合出一個最佳方案。

5.2.6實施方案

製訂決策方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貫徹實施,實現預定目標。所以,決策製訂以後,開始進入實施階段。當方案選定以後,必須進行局部性試驗,以驗證其可行與可靠性。如果試驗成功,就可以普遍實施。在普遍實施的過程中,要做好四項工作:

①編製具體實施計劃,把決策方案具體化;

②組織動員群眾力量,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③落實責任,建立嚴格的責任製;④建立檢查監督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