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決策追蹤
在決策的實施階段,由於外部情況的急劇變化,或者由於決策本身的嚴重錯誤,原有決策方案在實施中已表明脫離實際,甚至危及決策目標的實現時,就必須對原有方案進行根本性的修正,對此我們稱之為追蹤決策。因為決策是人作的,人的錯誤總是難免的,再高明的領導者,也有失誤的可能。因此,在進行追蹤決策時,中層領導者要有一定的勇氣,敢於承認現實,正視現實,克服阻力,以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彌補失誤。按照上述程序進行決策,是現代科學決策的重要方麵,實踐證明,違反了科學決策的程序,就要犯錯誤,走彎路。各級領導者應引以為戒,重視對科學決策程序的學習和研究。
5.3中層領導決策必須注意的事項
正確決策是中層領導者的第一要務,是中層領導者領導藝術和領導水平的集中體現。由於中層領導居於“中堅”位置,具有最後執行的權力,因此,中層領導決策水平的高低,對保證決策的先進、科學、可行、高效,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5.3.1要重視第一手材料
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不僅是中層領導幹部必須堅持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而且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和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決策的科學性,是與中層領導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數量、準確、全麵成正比的,掌握的實際情況和信息量越多、質量越高,情況越真實可靠,決策的基礎就越堅實,作出的決策就越先進、穩妥、科學。
5.3.2要重視“雙向思維”
工作決策與指揮戰爭一樣,先謀後事者成,先事後謀者敗。可見,有無可行性論證及其論證的質量如何,直接關係到決策的成敗,關係到是否可以達到預定的目標。因此,中層領導必須把可行性論證作為決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不能因為決策方案來自調查研究,就貼上“真理”的封條,就輕意拍板,“一錘定音”,而應該多一點雙向思維、“逆向思維”,對決策方案用挑剔的目光、苛刻的態度進行審定,及時準確地發現和避免決策方案中存在的弊端和風險,使決策盡可能完善可行。
5.3.3要重視群眾的意見
領導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能善於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從諫如流,兼收並蓄,博采眾長,注意發揮決策群體的作用。“議決”而不“自決”,其重要意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麵來看:
(1)是在民主討論中各人發表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就等於提出了更多的可供選擇的決策方案。
(2)是民主討論必然使決策方案進一步優化。不同意見之間互擊其短,各揚其長,就使方案的利弊得以充分顯現,還可以互相啟示,開闊思路,取長補短,從而形成最佳的決策方案。
(3)是民主討論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統一決策認識的過程。一旦決策,就可同心同德,上下一致地去實施,有利於發揮各方麵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
(4)是通過民主討論形成的決策更具有可靠性。當實踐證明決策有失誤時,原來的反對意見往往就是一個現成的補救方案,這樣不致臨渴掘井,束手無策。因此,中層領導不可把決策的民主討論當作可有可無的形式,而應該以此作為決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5.3.4要重視抓決策落實
中層領導抓決策的落實要在以下幾個方麵下功夫:
(1)要以“親手抓”帶動“大家抓”。中層領導親自抓決策的落實,是一種無聲的號召和示範。
(2)要狠抓“老大難”牽住“牛鼻子”。中層領導由時間和精力所限,在抓決策的落實時,不可能事必躬親,應該善於發現和緊緊抓住決策落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3)要“抓老大”帶動“老大抓”,抓住執行人員中的“頭兒”,事情就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