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是領導的基本職能,是整個領導活動中的關鍵環節。然而有些人都有這樣的認識:認為中層領導主要應以貫徹落實、執行上級的決策為主,自己不用也沒有必要進行決策。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要知道任何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有其複雜的一麵,即便在貫徹和落實上級決策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需自行作主進行解決的問題。所以,學會科學地進行決策是中層領導必須遵循的一項基本法則。
5.1中層領導決策的方法
中層領導在整個部門決策中,占居主導地位。當各種備選方案送交中層領導者手中,需要決策的關鍵時刻,你該怎樣選擇呢?
5.1.1評優方案,確定目標
中層領導要從各種方案中選出實現目標的滿意方案。必須預先評估審查各方案的滿意程度。如果偏離目標,那麼這個方案便是不可取的,沒有意義的。所以,目標是決策的最終依據,也是檢驗各個備選方案的標準。
5.1.2統籌兼顧,優中選優
在優選方案時,領導者一定要有全局觀點,正確處理方案的各種矛盾,平衡、協調各方麵的關係。例如,在估計達到目標的結果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社會效益。在權衡方案的利弊得失時,既要考慮到有利無害、有利有害和有害無利三種情況,也要考慮到在有利有害中又有利大於害、利害相當、利小於害三種狀況,以及在有害無利中也有害大、害小之分。在決策權衡中,利大於害當然可取,但在某些情況下,往往是害中取小即為大利。在考慮實施方案所涉及到的各方麵利益時,要有整體觀念,要做到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結合。
5.1.3不同類型,區別對待
決策按所處的條件不同,主要可以分為確定型、風險型、不確定型和競爭型決策四種,決策者在優選方案時,要有不同的思考原則,區別對待,作不同的考慮和處置。
確定型決策
確定型決策,結果是確有把握的,決策就是根據已有的情報選擇最佳方案。對此,中層領導者要果斷地下決心,竭盡全力去獲得最佳的結果。決心不大,措施不力,就會貽誤時機,縱然是決定了最佳方案,也會因時過境遷而最後得不到最佳效果,這是確定型決策失誤的常見原因。
風險型決策
風險型決策,應著重考慮的是:選擇最有希望的行動方案;準備相關必要的應變方案,當不測事情發生時,能應變自如或進行補救;留有餘地,如作戰要有預備隊,投資建設要有後備基金;通過試點、實驗和追蹤反饋等途徑。使風險型決策增加確定性因素,使風險決策轉化為確定型決策。
不確定型決策
不確定型決策,中層領導應該注意的是:一要“摸著石頭過河”,步子不要太快。切忌剛愎自用,輕率莽撞;二要在試點實驗時多方案並進。每個方案都要有原則差異,這樣不僅成功的希望大了幾倍,而且即使失敗,也可積累經驗,為今後的成功打下基礎;三要把力量集中在信息反饋上。注意收集資料,及時總結經驗,以便隨時應變。在不確定型決策中,失誤是難免的,重要的是發現失誤,實事求是地總結經驗,糾正失誤。
競爭型決策
競爭型決策,應該注意三點:一是充分了解競爭對手,在自己的工作中揚其長避其短。對手之長是客觀存在的、無法否認和消滅,但我們也可以學習其經驗,使之充分發揮效益;二是要清醒認識對手之短,巧妙地加以避免;三是充分了解自己,尋找自己的優勢。以己之長,克對手之短,是競爭型決策取勝的基本條件。競爭的關鍵在於及時變換對策,誰搶前一步,誰就取得了主動權。
5.2中層領導決策的程序
中層領導在處理問題時需要科學決策,科學的決策程序主要分為七個階段即七個環節,這七個環節是上下銜接,互相聯係,缺一不可的。簡化和忽略其中一個環節都將影響決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