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他視察貴州民族學院時,親切詢問一個苗族女學生是哪裏人。女學生回答他後,他和藹地告訴女學生:“我是揚州人。揚州你去過嗎?”女學生回答沒去過。他微笑道:“啊,有機會請到我家鄉揚州看看,三月最好,李白不是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嗎?”本來頗有些拘謹的女學生,一下輕鬆了。談話人在人際交往中,應當努力具備這種平正型的心理,使自己的言辭獲得最好的交際效果。
(2)心理基礎
講話水平與心理素質的關係是不言而喻的。大凡心理素質好的人,其講話水平一定高於常人。但在通常情況下,心理素質如果不是處於某種病態,大多是可以調節的。就是說,一個人講話水平的高低與他個人的主觀要求和主觀願望密切相關。
主動性
主動性是指在言語交際活動中具有明確的言辭發送目的,並充分認識交談的意義,使自己的表達行為服從於交際要求的心理。
1976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江青突然發難,要毛遠新參與毛澤東文稿的整理,她故作深沉地說:“遠新同誌給主席當了一年多的聯絡員,對主席的思想和指示,理解得最深。可是竟有人反對!還說了許許多多不該說的話!”王洪文隨即別有用心地挑撥道:“你們知道是誰了嗎?”葉劍英啪地一拍胸脯,大聲說:“是我!是我葉劍英!”他狠狠地瞪了江、王等人一眼:“我跟著毛主席快50年了,中央還有比我資格更老的同誌,他們都對毛主席忠心耿耿,理解毛澤東思想也同樣很深很廣。難道他們整理毛主席的文稿和檔案材料,就不適合?”本來葉劍英並不想講話。不想江青、王洪文竟如此猖狂,咄咄逼人,一種責任感、義務感、使命感使他不得不開口了。
堅毅性
堅毅性是指發送者在言語交際的交談活動中能對自己的表達堅持到底,無論如何都不被外力的影響所左右,堅毅頑強,勇往直前。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既要全力維護自己所表達的立場,又要奮起排除各種幹擾自己立場的因素,任憑外力如何幹擾,決不改變初衷,有善始,必有善終。堅毅不是頑固。頑固是明知自己所言站不住腳卻偏要堅持,對不同的意見,不管是否有理,一概排斥。而堅毅則是深信自己所言是正確的,別人隻是一時無法接受、認同,。自己也無法一時加以充分證實,但以後的實踐必將會證明自己的正確。
在上例中,葉劍英不同意毛遠新留在中央工作,張春橋竟威脅說:“有些同誌忘記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了啊!現在各部門都有葉劍英同誌的不少說法,我勸你們需要注意了呢!”誰知葉劍英不為所動,呼地站起:“笑話!又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毛遠新連中央委員都不是,硬要留在中央機關,還要列席政治局常委會,難道我們中央再沒人了嗎?我勸你們這些想辦好事的同誌,不要著急好不好?等我們這些老家夥不行了,你們再上,我們還沒有死完嘛!”張春橋企圖轉移視線、扭轉方向,但葉劍英心裏明鏡似的,始終不鬆口。最後,毛遠新還是灰溜溜地回到遼寧。
果敢性
果敢性指的是交談在言語交際活動中需要明辨是非,作出決斷時,能夠迅速勇敢地以恰當的言辭作出決定。這種心理容不得猶豫、遲疑,也不可能允許講話人作全麵、反複、認真的思慮。千鈞一發,迫在眉睫,當斷不斷,必為所亂。有時,即使有很大危險,也在所不惜。果敢不是妄斷。妄斷是情況不明,毫無把握,亂碰亂撞。而果敢是對情況有所了解,並有一定把握的心理反應。諸葛亮要是不了解司馬懿為人多疑,不了解司馬懿深知自己平生謹慎、從不冒險的心理,決不會果敢地大開四門唱空城計。
上例中王張江姚“四人幫”在政治局會議上狼狽為奸,大放厥詞。他們在力主毛遠新留下來的同時,又突然提出江青要進政治局常委會,由張春橋準備三中全會報告。公開亮出了篡黨奪權的架勢,形勢危急。汪東興給華國鋒使了個眼色,華國鋒立刻拿出黨中央第一副主席的身份,敲敲桌子大聲說:“同誌們不要再吵了,現在雙方態度都已經很明確了,有些問題遠不是這次會議能解決的。根據大多數同誌的意見,我決定:毛遠新同誌回遼寧去。三中全會要作政治報告,也應該由我來作,應該由我來準備。至於黨中央的人事安排,經政治局討論後再由三中全會通過。現在,我宣布散會。”說罷站起身,扭頭就走。“四人幫”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