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與部屬的距離
不要做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要做樂融於群的貼心人。跟部屬打成一片,就是與集體抱成一個團。
領導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離群眾的距離便越大。但沒有一個領導甘願脫離群眾,而是其本身的職位和權力讓人敬而遠之。我們曆來提倡走群眾路線,這樣做可以少走彎路。所以,走群眾路線的“傳家寶”不能丟。
接近群眾的方法很多,適當運用幽默,是比較有效的一種。幽默是善意的,使人感到親切愉快,可以抵消權力和職位帶來的冷漠感。一般來說,群眾還是願意和領導接近的。重要的是領導不要高居其上,要設身處地地想著群眾。群眾接近你,也就理解你,你的指令他們會樂意執行。這樣,整個集體會充滿活力。領導要讓群眾接近,要知道其中的重要原則:
其一,應使具體任務的實施者和實施權力的授予者明晰化。其二,隻需在大環節上把握關鍵。
其三,製訂—定的規則原型,在適當時機向員工灌輸正確的責權觀念並發展權力意識,讓他們必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自己該對什麼負責,自己如何使用手中賦予的權力,如何讓它產生更大的效益。
有的領導不敢有絲毫放鬆,更不敢幽默,好像幽默會降低其威信。怕幽默之後,群眾會看出他和普通人一樣。於是便極力表現出和權力相一致的嚴肅和冷漠來。這樣等於自己把自己關了禁閉,群眾會遠遠離開你。。即使有時想體貼下情,群眾也不會向你敞開心扉。
要敢於幽默。幽默並不是讓你時時笑逐顏開,哈哈大笑,隻是在適當時表現出些人性和人情味而已。
下級工作出色,你應適時表揚他,鼓勵他,他工作起來會幹勁倍增。成功是一種自我激勵,再加上領導表揚,恰似錦上添花。
對於工作出現失誤或遇到了失敗的人,領導的鼓勵會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辛辛苦苦工作但沒有成功,心裏很難過,自信心也沒有了,加上外界輿論的壓力,他們心如死灰。這時候領導應該出來給以鼓勵,以減輕他們的壓力。當然,這種鼓勵不能泛泛而談,比如“今後好好幹吧!”之類,好像人家沒好好幹似的。
恰當的辦法是幫助他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在哪兒,告訴他原因是多方麵的:除了主觀,還有客觀的原因。你這樣講,他心裏是有數的,會非常感激。若你或批評或冷嘲熱諷,他就會起逆反心理,極力為自己辯護,強調客觀理由,把責任推給別人。
群眾向你反映情況時,要認真聽完事情的完整經過,並靜心分析一下,對的就肯定,錯的就批評。如果聽到—點反映便急於表態,結果會肯定不該肯定的,表揚不該表揚的,還會使那些不如實反映情況的人得逞。
所以,作為領導,在做決定之前,不妨多聽聽各方麵的意見,推遲幾天做決定。群眾擁護當然好,群眾中有人反對的話,隻要理由充足,能自圓其說,就一定要認真考慮。有些從基層來的領導,以為自己熟悉下情,判斷不會有問題,但事情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因為你離開基層後,那裏的情況已經變化很大,武斷當然會出偏差。領導離開了基層,也就意味著和群眾距離加大,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放下架子,走近群眾,接近群眾。
如何把握獎罰原則
與部屬保持密切的關係,並非什麼原則都不講,尤其在涉及公私利益、獎罰措施上一定要講原則,講是非。
許多時候,為了公事的需要,需撇開私人感情。比如公司有些變動調整,上司要部門主管從所掌管的部門調離人手,這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每個部屬都有特長,最重要的是主管與部屬們早已建立了一種團隊關係,公事上合作十分愉快,私下交情也十分深厚。這時該怎麼辦?
首先,必須考慮公司的人事部署、經營策略和本部門的工作方針,先明確自己的需要,再仔細分析下屬的工作能力、性格、耐力和其他潛質,這時候就可以作選擇,決定取舍。但必須與下屬講清楚,這需要誠懇的態度,開門見山去談:“這是出於對公司全盤的考慮,盡管你一直努力工作,工作的成績也不錯,正是因為你對本部門的工作比較熟悉,調入其他部門,會有更好的發展。”雖然有時會引起下屬的不滿,讓領導陷入難堪的境地,但公事上應該向公司負責,而不是某個下屬。這與個人感情無關,私下裏可以為感情上的誤會解釋清楚,而不致失去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