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適時適量生產。當今的時代已經從“隻要生產得出來就賣得出去”進入了一個“隻能生產能夠賣得出去的產品”的時代,對於企業來說,各種產品的產量必須能夠靈活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否則,由於生產過剩將會引起人員、設備、庫存費用等一係列的浪費。而避免這些浪費的方法就是實施適時適量生產,即隻在市場需要的時候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
JIT生產方式考慮的方法是將其看作一個理想的生產方式,不斷地追求零庫存,零庫存可以無限接近,但永遠也達不到。這樣,就可以不斷地降低庫存,對所暴露出的一些問題進行改進。經過如此周而複始的優化,將庫存降到最低水平。另外,JIT是一個不斷改進的動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企業不斷地持續改善才能達到目標。
書刊印刷企業的“JIT”生產方式
書刊印刷屬訂貨加工型生產行業,受市場影響較大。到了生產旺季,不少印刷企業往往會出現上百個品種同時發印的情形,交貨期都規定得特別緊,通常一個品種圖書的排、印、裝全程生產周期僅有一個星期左右,甚至有的出版社今天發印,明天就要書。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學、嚴謹的,能靈活適應市場要求,迅速滿足客戶需要的生產作業管理體係就成為眾多大中型書刊印刷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書刊印刷企業生產計劃管理工作中應用JIT(JustInTime)生產方式,給企業帶來的具大效能。
對於書刊印刷企業而言,JIT生產方式實際上就是以裝訂配套為核心進行生產控製,一切生產活動均由裝訂環節的需要來觸發,來拉動。無看板不生產、不搬運是必須嚴格執行的。這是因為JIT控製鏈強調消除“浪費(庫存冗餘)”,力求實現鏈上各環節運作成本降低以及資源最佳化配置,實現生產與物流耗時的縮短,以實現成本的最小化。
JIT生產方式在生產控製上采用“看板”管理方式。所謂看板,是一種作業卡片,上麵標明下道工序所需的零部件規格、數量和交付時間,各工序均按下道工序的看板指令進行生產,一切生產活動,包括製造、搬運、交貨和供應,隻在需要時才發生,隻由需要來觸發。
生產同步化是JIT生產方式的前提條件。所謂生產同步化是指生產過程中各個工作中心的生產能力與負荷基本平衡,能夠按照產品生產的速度進行成比例的加工。
在書刊印刷企業引入JIT,還必須解決一個管理觀念上的問題。許多企業為了充分發揮設備效率,按滿負荷組織生產。而JIT則認為,為了保持生產係統的均衡與流暢,實現生產同步化,部分設備合理閑置是必要的。係統論的觀點是力求實現整體功能最大化,而不是某個子係統功能最大化,過分強調子係統功能最大化,反而有可能破壞或弱化係統的整體功能。
JIT在實施過程中還需精心製定投產順序計劃,確定裝訂線上不同品種的投入順序,使各工序的作業速度差異最小化,確保產品在裝訂線上連續流動。同時,還要盡可能保持裝訂環節所需的各種半成品的單位時間使用量(使用速度)的恒定,以便調節印刷、表麵整飾以及製版等環節的產量和運送量的波動,減少在製品庫存,實現生產同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