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計算機、飛機製造等工業中,豐田生產方式是日本工業競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日本在重複性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思想。豐田生產方式的指導思想是,通過生產過程整體優化,改進技術,理順物流,杜絕超量生產,消除無效勞動與浪費,有效利用資源,降低成本,改善質量,達到用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產出的目的。
日本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引起西方企業界的濃厚興趣,西方企業家認為,日本在生產中所采用的方式是其在世界市場上競爭的基礎。80年代以來,西方一些國家很重視對豐田生產方式的研究,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管理。
JIT生產方式
(JustIn Time,JIT)
1953年,日本豐田公司的副總裁大野耐一綜合了單件生產和批量生產的特點和優點,創造了一種在多品種小批量混合生產條件下的具有高質量、低消耗特點的生產方式即準時生產,也被稱為JIT生產方式。
JIT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可用現在已經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來概括,即“隻在需要時,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這也就是JustInTime一詞所要表達的本來含義。這種生產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種零庫存、零浪費、零不良、零故障、零災害、零停滯的較為完美的生產係統,並為此開發了包括看板在內的一係列具體方法,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生產經營體係。
JIT生產方式的特點是零庫存,並能夠快速地應對市場的變化。JIT生產方式要做到用一半的人員和生產周期、一半的場地和產品開發時間、一半的投資和少得多的庫存,生產出品質更高、品種更為豐富的產品。
JIT生產方式以準時生產為出發點,首先找出生產過量和其他方麵的浪費,然後對設備、人員等進行淘汰、調整,達到降低成本、簡化計劃和提高控製的目的。在生產現場控製技術方麵,JIT的基本原則是在正確的時間,生產正確數量的零件或產品。它將傳統生產過程中前道工序向後道工序送貨,改為後道工序根據“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貨,看板係統是JIT生產現場控製技術的核心,但JIT不僅僅是看板管理。
一、JIT生產方式的目標
JIT的目標是徹底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具體來講,主要是達到以下目標:
1.準備時間最短。準備時間長短與批量選擇相聯係,如果準備時間趨於零,準備成本也趨於零,就有可能采用極小批量。
2.減少零件搬運,降低搬運量。零件搬運是非增值操作,如果能使零件和裝配件運送量減少,搬運次數減少,就可以節約裝配時間,減少裝配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3.廢品量最低。JIT要求消除各種引起不合理的原因,在加工過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達到最好水平。
4.庫存量最低。JIT認為,庫存是生產係統設計不合理、生產過程不協調、生產操作不合格的證明。
5.生產提前期最短。短的生產提前期與小批量相結合的係統應變能力強,柔性好。
6.批量小。
7.機器損壞低。
二、JIT生產方式的基本方法
為了達到徹底消除浪費和無效勞動這一基本目標,JIT生產方式的基本方法也可以概括為下述三個方麵:
1.彈性配置作業人數。在勞動費用越來越高的今天,降低勞動費用是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麵,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謂少人化,是指根據生產量的變動,彈性地增減各生產線的作業人數,以及盡量用較少的人力完成較多的生產任務。
2.雇員保證。將質量管理貫穿於每一工序之中來實現提高質量與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體方法是“自動化”。這裏所講的“自動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設備、監控係統的自動化,而是指融入生產組織中的這樣兩種機製:第一,使設備或生產線能夠自動監測不良產品,一旦發現異常或不合格產品,可以自動停止的設備運行機製;第二,生產第一線的設備操作工人發現產品和設備的問題時,有權自動停止生產的管理機製。這樣,不良產品一出現馬上就會被發現,防止了不合格產品的重複出現或累計出現,從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費。而且,由於一旦發生異常,生產線或設備就立即停止運行,比較容易找出發生異常的原因,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防止類似異常情況的再次發生,杜絕類似不合格產品的再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