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利於企業的知識學習與知識搜集;
(2)有利於企業的知識交流與知識共享;
(3)有利於企業的知識創新與知識應用;
(4)有利於提高企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5)有利於增強企業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
目前,知識型企業所采取的組織結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網絡組織結構,另一種是學習型結構。其中,網絡組織應用計算機網絡,以各個功能單元為節點,在企業內部和外部建立縱橫交錯的信息通道。這種組織中,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被打破,企業組織結構以信息通道進行展開,組織單元相互關聯、交叉功能強,富有柔性,機動性高。同時,網絡組織的高度分散使得決策中心向知識存在的地方轉移。
學習型組織反映出知識型企業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方式,強調企業知識的積累、應用,強調員工知識的挖掘,要求企業能夠在個人、團隊以及整個組織係統三個層次上共同發展。知識庫則反映組織的知識積累和組織學習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企業主要通過學習提高組織的柔性,提高市場反應速度。
三、知識型企業的競爭資源
知識型企業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知識來謀求企業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創造這些企業得以生存的必須條件。這就要求企業具有知識型的員工和良好的學習環境。
知識型員工是指在一個企業組織中用腦力所創造的價值高於其體力創造價值的員工。他們一方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麵他們本身就具備較強的學習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知識型員工一般具有自主性、創造性、流動性,其核心特征是創造性。
知識型員工應用先進的知識管理工作,並不斷創造企業的新的知識,是知識型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清華同方:知識型企業的崛起
清華同方堪稱知識型企業的典範,這是因為,清華同方是主要通過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以及新的產業項目甚至新的企業的孵化來獲取經濟利益的。
清華同方的主要任務是將學校的科研成果經過轉化以形成產品或產業。上市以來,清華同方圍繞這一目標逐步形成了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型企業的獨特核心能力。實際上,清華同方的知識運作能力可以區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將科技成果或科技能力轉化為新的產業;二是在此基礎上孵化出新的企業,並進而在資本市場上轉讓與出售。
1997年6月,由清華大學5家校屬公司捆綁而成的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組建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以來,清華同方通過一連串的戰略舉措與運作,將公司帶上了一條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1997年,在股票上市僅半年而募股資金尚未開始發揮作用的情況下,清華同方即全麵超額完成了招股說明書中所承諾的各項經濟指標,實現銷售收入3.85億元,超額完成計劃60.4%,年增長率為214%;利潤6943萬元,超額完成計劃22.9%,年增長率為155%。與此同時,清華同方股票在二級市場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1998年5月5日,清華同方股票最高價曾達到66.5元(複權價),以上市日收盤價33.9元計,最高升幅幾近100%。
那麼,清華同方為什麼能夠在短短幾年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這是因為清華同方是作為一個知識型企業而崛起的。其特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清華同方向社會提供大量的知識型產品與服務。同時,它的真正優勢是,能夠將知識型產品與服務集成到一起,以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為客戶提供工程解決方案。
2.利用知識來獲取利益是知識型企業的一個普遍特征。清華同方所依托的是中國最大的知識生產源之一——清華大學,這就使得它的市場定位及發展方向具備了“知識驅動”的特點。
3.清華同方擁有一大批高層次的知識型人才,並把這批人才視為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型企業銷售的是人的知識、技巧與能力,因此,與傳統企業相比,知識型企業的組織結構與管理將具備一種明顯不同的特征。
知識運作作為清華同方的核心能力,從根本上說,是公司適應清華大學這一擁有數千人的科研隊伍,每年有數百項科技成果的母體的特點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