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將顧客對商品的異議巧妙地轉化為說服顧客的理由,達到說服顧客的目的。例如,一位顧客對推銷電子琴的導購員說:"我家孩子對電子琴不感興趣,買了也沒有多大用處。"導購員說:"啊呀!張女士,您知道小孩子為什麼對電子琴不感興趣嗎?是因為他平時接觸電子琴的機會太少。您的孩子天資不錯,多讓他接觸電子琴,可以培養他的樂感、興趣,這對兒童的智力發育和性情陶冶非常重要,接觸多了,興趣就來了"本來,這位顧客以其兒子不喜歡電子琴為由拒絕購買,可導購員卻將計就計,從關心其小孩的角度道出了責備之意。顧客在慚愧自省之中,買下了這架電子琴。
顧客的挑剔是產品升級的原動力。請再看下例。
導購員:"先生,買頂遊泳帽吧!在遊泳時能保護您的頭發。"顧客:"笑話,我的頭發有幾根都數得出來。"導購員:"是嗎,假如戴上了遊泳帽,別人就會以為您頭上長滿了頭發啊。"這位導購員的敏思,實在令人激賞,稱得上是第一流的推銷員。
每一種商品都具有多重用途。像帽子,除了護發、保暖、識別等功用以外;還能起著裝飾的效果。顧客原本無特定的對象,比如不辨五音的人,照樣買鋼琴裝闊;從不翻書的人也會擺一套大部頭的書,表示有學問。那麼推銷員豈能太"勢利"--隻對可能買你商品的人表示友善?
所謂推銷,根本就是"征服",是一項以強化顧客自我需要的戰鬥!
(2)販賣顧客所能得到的優點
可以比較一下,"何妨全家人在一起吃個牛排歡度周末"與"這是最高級的牛排",哪種說法更親切,當然是第一種。
同樣一件事卻有兩種推銷方式:
這種傳真機速度很快,傳輸一張隻要8秒;市內每一張節省A元、市外節省B元。
很明顯,第二種推銷話術比第一種推銷話術要好。
某電器公司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顧客問:"哪個冰箱好?"導購員說:"我建議您買較大的,夏天可以容納很多濕毛巾,拿出來給家人用一定很受歡迎。還有,您可以將先生的浴衣用塑膠袋包好放進去冰,效果很好哦!您老公一定會非常感謝您。"顧客:"是嗎?那我買這個好了。"每種商品都一樣,用了之後方顯出其價值。隻針對商品性能的說明,不會得到太大的效果。因為顧客都是以各種因素來考慮商品對自己有何幫助。確切的說明方式是,告訴對方買了商品之後可獲得哪些好處。
隻要稍作改變,銷售成績將直線上升。成功與否盡在一線之間。
重要的是:
其一,應該敘述使用該商品能得到哪些優點,而不是解釋該商品功用。
其二,站在對方立場考慮為什麼需要這種商品。一定要顧客明白你所銷售的產品能給他帶來方便和好處,是物超所值的。
在進行產品介紹的時候,假如你省略解說產品運送到顧客那裏的細節,以及他如何使用產品來獲得最大的利益及享受,推銷將會大打折扣。
推銷話術是一種以顧客的利益為前提,將產品及服務介紹給顧客,並說服他們使其相信自己買對了產品的能力。
說得確切一點,推銷活動的最大課題是:就自己商品的特性,求得顧客的認同。
學問就在如何獲取顧客的首肯。一般人僅站在自己的立場,再三強化商品的特質,百般誇讚商品的優點,可是顧客依然反應冷漠、心存疑惑。你該做的是進一步將"商品的特征"轉變為"顧客使用該產品的好處"。
(3)創造顧客的信心好的推銷技巧是要讓你的潛在主顧對你、你的公司或你的產品充滿信心。我們將它擴充為:如果一名顧客對這三者都保持信心,那麼達成交易便易如反掌。
湯姆·詹姆士公司是一家提供全套服務的服裝公司,主要是針對企業與專業人士的需要,到府上或辦公室為顧客服務。他們親自拜訪顧客,為他們提供全套高品質的男性服裝。他們這種服務的一個最大優點是,可以為顧客節省時間,讓他們不需要外出逛街就可以購買服裝。
他對潛在顧客說的第一件事是:"×x先生,我之所以到這裏來,是要成為您的私人服裝商。我知道,如果您從我這裏買衣服,那是因為您對我、我的公司或我的產品有信心。為此,讓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在這一行,已幹了很長時間。我研究過服裝式樣與質地,因此,我十分自信我可以幫您挑選出衣服,而這項專業服務是完全免費的。"他繼續說道:"我的公司在這一行已有28年時間。從開業以來,我們每年以超過20%的比例成長,而且在每個月的銷售中,有70%至80%來自老顧客。我們公司保證向顧客提供所有的服裝需求。在這一行裏,我們公司一直是最好的。當然隻有您和我們的其他顧客才能判定,我們是否是最好的。我可以很自信地說,隻要您試一試,就會發現我們是最好的。""在我們的生產線上,有西裝、運動外套、褲子、襯衫、輕便大衣,以及正式服裝--可以這麼說,您想要穿到的衣服,我們都有。我們生產的西裝是您所能買到的最好的,每一件衣服都由我們自己的工廠製造,您從別處無法獲得相等的價格、品質以及服務。您當然可以從其他廠家買到類似的西裝,但是當您以差不多的價格買下我們公司的產品時,便是獲得了一套超高品質的服裝。在與其他公司產品相去不遠的售價下,不論是西裝、運動外套、褲子、襯衫或其他任何產品,我們都有品質保證,因為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先生,截至目前為止,您的感覺如何?"許多年以來,他便是使用這套話術作為開場白的,而且總是能觸發顧客正麵回應。他堅定地認九,即使他的顧客早就對他們的公司與產品保持信心,他也必須讓顧客對他本人產生信心,否則達成這項交易的機率便大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