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他正確的心態,以及在專科學校的成績,這位青年獲準進入了那所大學,而在那所大學,他也創造了令人羨慕的成績。
這個例子的年輕人起初在學校的成績很不好,受到激勵後去尋求所需要的知識,而且以專心讀書律己。
他選擇去讀那所專科學校,是因為那裏的環境很好,能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但是他憑著一再的努力而獲得了讀書的方法訣竅,而把失敗轉變成勝利。
雷蒙.貝瑞因幼年生病而身體致殘,長大成人之後背部仍然無力,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而且視力很差,他必須戴度數很高的眼鏡。但是盡管他身體殘障,他還是決心參加南美以美大學的橄欖球隊。經過不斷的努力,辛苦的練習,以及終年的訓練,他終於達到了目的。後來他又決定參加職業橄欖球隊,但是在他大學畢業以後,經過了19次的甄選,美國全國橄欖球聯盟沒有一個隊要他。最後在第20次甄選中,巴第摩爾隊選上了他。
很少人認為他會參加職業橄欖球隊,更不用說他會成為一個主要球員。
但是雷蒙.貝瑞具有決心。他穿著背襯、在一隻鞋子裏墊了墊子使步伐平穩,並戴上隱形眼鏡使視“清晰。作為一個攻擊前鋒,他經常練習跑步接傳球的方式,最後他精於阻截、假身閃躲,以及捕接各種角度的傳球。
在巴第摩爾隊不練習的日子裏,他就跑到附近的球場去,說動高中學生傳球給他接。即使在旅館大廳裏,他也常常帶著一個橄欖球,說是要保持他的手“對球的感覺”。
最後呢?雷蒙.貝瑞成為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接球冠軍。巴第摩爾雄馬隊在1958年和1959年兩次贏得聯盟的冠軍,貝瑞也成為明星球員。
我們很容易看出雷蒙.貝瑞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傑出的球員,原因是,練習,練習,再練習。練習才能培養出方法訣竅,練習才能完美,因為多練習,才能獲得經驗,才能夠培養技巧。
成功定律三則
相加的數目之中如果有一個數目未知,我們就沒有辦法求出總數來。鼎有三足,如果其中的一隻拆掉了,鼎就沒有辦法站起來。“永不失敗的成功定律”就像一隻三足之鼎一樣——行動激勵、方法訣竅和行動知識——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項,那麼“”也就不能夠成立了。
很多人經營一種行業或做一種工作極為成功,但經營新的行業或做另外一件工作卻失敗了。他們憑經驗得到技巧,在那一行中爬升到頂端。但是進入另一種行業後,他們卻不願意去尋求新行業所需要的新知識和經驗。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會在某一項行動成功,而在另一項行動中失敗的原因。
在法律學校裏,我缺少成功所需要的一項或多項要素,因此不能成為好學生。但是在商界我需要這三項要素,因此我受到激勵去努力尋找,並且切實運用這三項要素。
那位學生在學校裏被“刷”,也是因為缺少這三項要素。但是他運用了這三項要素之後,就把失敗轉變為了成功。
雷蒙.貝瑞自我激勵,尋找知識,並且找到了方法訣竅。因此,他成為第一等的球員。理查.比柯林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一位品行良好的人,他是人壽保險的法律顧問,極為成功,因為他所提出來的建議都是根據他自擬的問題的答案提出的。他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建議對我的顧客最有利?”經過幾年之後,由於他還保留他在公司裏麵的續約傭金,他賺了不少錢。
在60多歲時,他決定從芝加哥搬到佛羅裏達州。那時候飯店生意很好,雖然他不知道怎樣經營飯店,但是他也想要經營一家。他在這方麵僅有的經驗隻是做一名顧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