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舞台,倡導社區文化主流。社區成立以來,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修建、完善了多處大型文體活動場所,建立了小區居民活動室,為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健康開展奠定了基礎。此外,他們充分發掘蘊藏在離退休職工中的餘熱和潛力,組織成立了老年合唱團、夕陽紅藝術團、京劇聯誼會、美術書法協會等業餘團體,排練了許多格調高雅、健康向上、弘揚主旋律的文藝節目,在小區內進行巡回演出。在他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活動中來,由原來的觀看者變成表演者,許多油田主業單位也紛紛獻上自編自演的精彩節目,使社區文化活動由“獨角戲”變成了“大合唱”。
抓載體,提高社區文化品位。在油田改製分流、減員增效的新形勢下,大量的“單位人”變為沒有隸屬單位的“社區人”,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成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難點和重點。成立了由轄區主營單位共同參與的精神文明建設協調委員會,在各個小區建立了“家委會”黨支部,把非在職黨員按居住小區劃入黨支部、按居住樓群劃分黨小組,杜絕了黨員教育管理上的“盲區”。為了摸清居民的思想脈搏,在居民樓樓道內安裝了“連心板”,加強社區與居民、居民與居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以“四進社區”活動為載體,建立“社區圖書館”,開設“居民學校”,開展“文明家庭、文明單元、文明樓棟”評選和“文明社區青少年共建”活動,設立法製宣傳“一條路”和“一條街”,宣傳法律法規,弘揚新人新事新風尚,使居民的文明居住意識普遍提高。
練內功,錘煉社區職工隊伍。隨著社區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物業管理市場的競爭也迫在眉睫。為此,要以“學習型組織”創建為契機,引導職工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開展“素質達標工程”、“多麵手”培訓、“導師帶徒”、“一人一課”等活動,加大職工培訓力度。
四、強化質效,增強社區生存與發展的實力
隨著油田對社區費用補貼的逐年減少,社區的生存與發展麵臨著嚴峻的考驗。廣泛開展了“求生存、謀發展”群眾性大討論,引導職工向“精細管理”要效益,靠外闖市場尋出路。從而實現由“管理物業”向“經營物業”的轉變。
細化成本要素,強化成本管理。為扭轉物業管理基礎薄弱、管理粗放的現狀,社區組織人員對各個小區的物業管理費用進行了實地測算,編製了《小區物業管理費用明細》,為提高社區經營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學依據。此外,按照成本倒算的原則,依據工作量對各物業公司進行費用切塊,並推行了“費用包幹、超支自負、節約分成”的承包模式,在社區管理中心、物業管理公司和物業管理站三個管理層麵上,將成本控製目標、挖潛措施、效果分析等層層落實。
挖掘內部潛力,實現降本減費。社區以“轉觀念、謀發展、見成效”活動為載體,將降本增效的總體目標分解為加強水電管理、開辟外部市場、提高勞動效率、減少勞務開支、控製機關費用等十個方麵的具體工作,采取合理化建議征集、修舊利廢、“五小”競賽等形式,引導職工深挖細找管理服務工作中的增效點、費用節支點和效益增長點。他們組織物業站職工對居民和出租房水、電、氣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對違規用水、用電現象進行嚴格治理,有效地杜絕了各種跑冒滴漏現象,取得了較好的降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