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企改革的2.0時代從“薪”開始(2 / 2)

(二)確定薪酬總額

企業確定薪酬總體水平時,需要參考外部勞動力市場的工資水平,明確企業究竟采取市場薪酬多少分位水平設置薪酬組合,才能保持企業所需人才崗位薪酬的吸引力。薪酬水平不見得越高越好,這與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發展階段及核心崗位市場供給狀況有直接關係。國企的外部薪酬調查,不是完全意義上市場化的薪酬調查。調查過程中,既要對所在區域、所在行業的典型崗位進行調查,又要對該企業的上級單位、同類企業的薪酬狀況進行了解,因為這些企業往往是員工直接對比的對象。在外部薪酬數據較難獲得情況下,可考慮利用原有曆史數據和外部部分數據回歸擬合形成工資結構線,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三)以崗定薪

首先進行工作分析,明確崗位職責、工作關係、任職資格等,形成崗位說明書;之後,組織企業內外部專家小組,根據崗位說明書描述,對所有崗位在企業中的相對價值進行科學、標準化、客觀評價,根據結果對應薪酬水平。

(四)考核變薪

建議將員工的薪酬結構的一部分用於與績效掛鉤,即績效工資。績效工資以有效衡量員工的有效付出,將個人回報和個人對企業的有效付出掛鉤,強調個體勞動的能動性。因此,製定一個完善的績效評估體製,是有效實施績效薪酬、實現內部公平的重要環節。績效工資分為長期激勵與短期激勵,短期激勵以月度、季度和年度獎金的方式發放。長期激勵主要以延期支付的方式和股權激勵的方式為主。

(五)完善薪酬結構

目前薪酬結構比較單一,僅有固定工資和各種補貼、福利,沒有用於衡量員工表現的工資結構做績效管理體係的支撐。應充分發揮薪酬多方麵的作用,包括補償功能、激勵功能、調節功能、增值功能等,合理設置薪酬結構。

(六)建立完善的薪酬晉升通道,涵蓋企業中所有類別崗位,使得各個序列崗位在無更多管理崗位空缺前提下,均有薪酬晉升機會

三、一些誤區

誤區一:不斷增加工資,就能不斷提高員工積極性。增加工資對員工的激勵效用極小,員工今天可能因為工資漲了而高興並更加努力工作,明天卻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就應該值這麼多錢”;同時,不斷增加工資會持續增加企業人工成本,薪酬的剛性決定了漲上去的工資很難降下來。

誤區二:為增加激勵效果,就要加大變動收入占工資總額的比例。如果企業員工的整體收入水平較低,那麼薪酬的保障功能尤其需要被體現,隻有收入相對穩定,員工隊伍才能相對穩定。設置績效工資比例時應考慮不同層級和責任的崗位,應有所區分。

誤區三:經常性的薪酬調整能夠提高公平性。員工薪酬的實質是員工與企業間達成的一種契約,這些契約需要一定的周期來履行並保持相對穩定。如果企業經常調整薪酬,會使員工無所適從。正常的企業調薪每年應在1-2次,調薪幅度可參考國家GDP增長指標及企業利潤水平。

四、幾點建議

薪酬體製改革任重道遠。

(一)國有企業要有明確的目標,但期望不能太高,循序漸進、平穩過渡;

(二)薪酬改革必須與員工做充分溝通,使員工真正明確改革的意義和對員工自身的好處;

(三)對於有龐大分支機構的大型國企來說,新薪酬體係的運行可以先試點,改進完善之後再推廣;

(四)關注原薪酬體係中的員工提出的焦點問題,安排合理的解決方案;

(五)國企薪酬體係改革,是個係統工程,應當做好配套體係建設。如組織機構優化、戰略管控模式優化、人力資源素質和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強化定崗定編和職業發展通道設計、開展崗位評價和能力模型設計以及基於戰略的績效體係設計等。

(六)國企薪酬改革是一把手工程,企業一把手的改革魄力和策略是決定薪酬體係改革項目成敗的關鍵。

作者簡介:俞心紅,女,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