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區分布上,廣東高技術產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東莞、惠州、珠海、中山、佛山、肇慶和江門等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以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等城市為中心的高技術產業帶,這一高技術產業帶擁有的企業占全省九成,而總產值、增加值等指標均占了九成五以上。2003年,珠江三角洲從事科技活動人員達7.26 萬人,科技經費支出147.56億元,分別占全省的96.6%和98.7%,而非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高技術企業幾乎沒開展科技活動。從目前珠江三角洲區域化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來看,珠江三角洲將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本身,第二個層次是涵蓋粵、港、澳三地的大珠江三角洲,第三個層次是正在形成中的“泛珠江三角洲”。
9.2.2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生成與演化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又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成熟,最具代表性。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突破園區與行政區域界限,初步形成了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鏈,結成生產、研發和市場營銷的網絡,產值規模超過6 000億元,年增長速度在30%以上。就全省而言,目前共有16個省級以上高新區、15個民營科技園、7個大學科技園和71個專業鎮,園區經濟的年產值超過4000億元,專業鎮年產值也達到3000億元,園區、專業鎮合計超過 7 000 億元,逐漸發展形成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帶,成為我國最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電子信息製造業以深圳、廣州、東莞、惠州、順德為龍頭;軟件產業則以廣州、深圳、珠海為核心。東莞、深圳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計算機及外部設備生產基地。以珠江為界,東岸以廣州到深圳為軸線,包括廣州、深圳、東莞、惠州等市,組成了“電子信息業走廊”,其電子信息產品產值占了全省的72.72%,成為亞洲地區電子信息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產品主要有彩電、電腦、電話機、手提電腦等。這一地區還集中了數以千計的信息產品製造企業、數以百計的信息技術研發機構,以及信息產品經銷商、信息設施供應商。在這一區域,計算機整機配套率達 95%以上,能夠提供除 CPU以外的所有計算機零配件。珠江西岸以廣州到珠海為軸線,包括廣州、佛山、中山、江門、珠海等市,以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製造為主體,產品主要有空調機、電冰箱、洗衣機、洗碗機、微波爐以及各種專用設備等。廣東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使一個高度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係的世界級製造基地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崛起。東西兩翼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點和優勢特色的產業,醫療器械、中高檔紙製品、乙烯工程中下遊高附加值等高新技術產品有了較大發展;而山區市縣則更多立足於本地資源,加快培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通過吸引外來投資形成的“外來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另一種是通過自身發展形成的“內生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其實,廣東,特別是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曆程,基本上代表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生成演化的過程和模式。
首先,一般的觀念認為,廣東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走的是引進外資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模式,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是在承接世界產業和技術轉移,吸引外來投資的基礎上形成的,屬於外部植入的集群。這種看法並不全麵。實際上,廣東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既有外商(台商)投資的類型,如東莞的 IT產業集群,也引進大陸其他省市資本、技術的類型,如深圳、珠海軟件集群,既有以本地大學、國有和民營科技企業為主體發展起來的,如廣州天河軟件園,也有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發展起來的,如佛山、中山的電器企業集群。單就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而言,天河軟件園和黃花崗信息園是在“科技一條街”基礎上自發形成集群雛形的,廣州科學城通過政府開發土地吸引外來投資,南沙資訊園則是港商為主體開發建設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崛起是上述各種力量綜合的結果。而在國內其他省市還找不到這麼豐富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形態。其次,廣東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的曆史最早。珠江三角洲高新技術產業於1991年經原國家科委批準成立。再次,廣東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和產品領域比較齊備。廣東的高新技術產業包括了醫藥製造業、航空航天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及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從高新技術產品的技術領域分析,電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四大高新技術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與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基本吻合。另外,如前所述,廣東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和綜合實力最強,多項指標位居國內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