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重點研究美國加州矽穀、波士頓128公路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日本東京築波科學城、中國台灣地區新竹科學工業園和廣州天河科技園5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矽穀和128公路地區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是自組織形成的,築波、新竹和天河科技園是他組織建立的。
案例分析論證並經過 NGT群體評價方法的檢驗結果:
(1)矽穀是最成功的案例,總體上,其四個自組織必要條件的滿足度最高,相應地,集群效益也最好。當然,矽穀不是沒有波折和困難的,在不同發展階段,高新技術集群也是有起有落的,這與集群發展環境和自組織條件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2)128公路和新竹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則處於第二層次。不同的是,128公路集群是衰退中的案例而新竹科學園是蒸蒸日上的案例。但128公路地區的衰退主要是相對於矽穀而言的,128公路地區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金融支撐,有 MIT、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的科研和教學機構,以及世界一流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其自組織條件中還是具有很突出的優勢,在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等方麵,新竹科學工業園仍難以趕超。新竹科學工業園則是他組織建立的園區成功向自組織轉變的典範,政府行為順應和遵循了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自組織的條件,取得了良好的發展績效。
(3)廣州天河科技園和築波科學城是政府他組織的產物,自組織條件的滿足度較低,集群的科技、經濟和社會效益也不顯著,處於第三層次。天河科技園屬於剛起步發展的集群案例,呈現出比較好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現象,但這種集聚還限於政策誘導產生的空間的集中,缺少內在經濟和創新聯係;還很難將其與矽穀、128公路地區和新竹科學園等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相提並論。築波科學城自組織條件嚴重缺失,導致企業集群未能健康的形成和成長,集群的效益較差。
從案例研究中可以看出: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高風險的特點,市場、技術和政策等因素的不確定性很強。一個成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例如矽穀,實際上背後隱藏著無數的失敗。集體的成功是由前赴後繼的創業者和組織不斷地試驗所鋪墊出來的。在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形成和演化過程中,集群係統所包含的信息的複雜性遠遠超出專家或政府所能掌握的程度,不可能以一個外界的計劃和指令去指揮眾多創業者和組織的統一行動,也不可能以事先協調一致的方式來統一大家的行動。所以,成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必定是自組織的產物,而政府作為他組織的實施者去建立和運轉一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則麵臨很高的失敗幾率和風險。讓個人創業者按市場經濟的要求自主發展,可以大大分散風險,並且可以將風險轉移給市場去承擔。政府需要做的主要是減少製約自組織規律發揮作用的各種因素,創造自組織規律發揮作用的各種必要條件。
作為迄今最為成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矽穀的發展呈現出鮮明的自組織行為特征,自組織的機製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使得矽穀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科技創新中心。矽穀自組織演化的成功是因為係統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下具備開放性、遠離平衡態、非線性和漲落等必要條件。這些耗散結構形成條件在矽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有具體的表現形式和顯性特征。但是,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經濟係統,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自組織條件的要求具有個性化特征,不能照搬矽穀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