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4 誘發性條件案例分析(2 / 3)

最初128公路的企業家們不願意放棄原有的產品結構(小型計算機的生產),沒有認識到微處理器的前途,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計算機框架結構和操作係統,而市場需求變得越來越偏離他們的願望。當像DEA公司和數字通用等公司終於醒悟過來開始進入個人計算機和工作站市場的時候,由於他們自給自足的企業結構要求他們自己開發生產所有的係統部件,進入市場太遲,失去了市場機會。到 20 世紀 80 年代末,128公路企業紛紛倒閉,整個園區發展勢力呈衰退趨勢。

築波長期以來躺在政府的懷裏,根本沒有風險意識,沒有激勵機製。他們投資靠國家,吃飯靠政府,自我感覺良好、穩妥,所以冒風險就成為多餘的了。

(2)創業動力。矽穀自然形成的創業環境是一種一應俱全的商業性模型:附近頂尖大學跟企業緊密聯結、交流,創業投資的資金管道充足,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卓越科學家、工程師如潮水般湧入,以及大大小小的各種高技術周邊產業。成立新公司過程中所需整合的各方資源,從資本家、企業家、金融家到專業設計人員、營銷人員等等環節,在矽穀都可輕而易舉地得到。在如此優越的創業環境的協同作用下,加上豐厚的利潤與一夜致富的成就感,使無數企業家不畏失敗加入到艱苦創業的行列中。華人是其中的佼佼者。由美國聖荷西水星報評選的 2002 年“矽穀150大企業”排行榜中,由華裔創辦的公司占了 21 家,包括:陳文雄1978年買下重辦的旭電、黃仁勳的 NVIDIA、楊致遠的雅虎、莊思浩的 BEA Systems、陳澧的 Foundry Networks、陳都的格邁、葉炳輝的超微電子、鄧峰與柯嚴的 Net sc reen Tec hnologies、朱敏的 Web Ex等,其中朱敏創辦的 Web Ex(股票代號 WEBX)以及鄧峰與柯嚴共同創辦的 Net sc reen Technologies更是打入了成長最快速的公司前10名。Web Ex排名第8,成長率達72.3%。Net sc reen Tec hnologies第 9,成長率達64.9%。企業的創辦與消亡引起矽穀企業數量漲落,大量高新技術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使整個矽穀企業集群充滿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不斷向更高級的有序結構發展。

(3)人才流動。高技術產業具有智力密集型的特點,人才資源是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核心要素。關於集群人才的漲落,從表現形成看主要是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動態變化。人才數量的變化主要通過集群內外人才流動的途徑實現,而人才質量變化主要通過學習、交流和實踐方式促成。人員的高流動性引起矽穀人才狀況的漲落。矽穀以寬容的氛圍鼓勵人員流動,矽穀企業以其人員的超乎尋常的快速跳槽而著稱。持續不斷的組織轉換加強了個人關係和網絡的價值,很少有人會認為事業成功所需的長期關係能在特定的企業中找到,而大多數企業也將這種高流動性視為該地區的經營成本。20世紀70年代,矽穀的電子公司平均每年的雇員變動為35%,而在小公司,則高達 59%,很少有技術人員會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人才流”的後麵,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技術流”、“信息流”、“經驗流”、“知識流”和“資金流”,進一步促進了係統中生產各要素的自由流動,使生產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產生新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