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2 超循環:集群非線性作用的結合途徑和表現形式(3 / 3)

7.2.3 基於資源共享的超循環組織

從實踐來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大都集聚於科技經濟比較發達的中心城市周圍,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可以共享城市的許多公共資源。企業集群的形成是和地方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密不可分的(符正平,2002)。地方公共資源和公共產品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道路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還包括技術創新與檢測設施、教育培訓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市場和技術信息、集體品牌和其他配套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單具有良好的公共資源還不夠,隻有企業發展與公共資源供給形成良性互動才能引發集群自組織的集聚和發展。這種互動形成了多重的反饋回路,使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資源共享形成超循環組織,盡管這些企業之間未必產生直接的經濟關聯。通過資源共享形成超循環網絡結構。單個高新技術企業與本地區公共資源形成供需關係後,企業得到有效的要素供給,可能降低企業的進入門檻和經營成本,而公共資源被使用使其可能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發展。這就在企業和公共資源之間建立了反饋和互動。當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分享公共資源時,沒有直接關聯的企業之間也會產生循環互動和功能耦合效應,這些企業還可能有直接的聯係,進一步發展成一種多層次的、“葡萄串”式的超循環組織。

7.2.4 基於社會關係的超循環組織

相互接近的企業並不隻是考慮彼此的經濟利益,在反複和長期的交往過程中,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社會資本的積累成為一種必然現象。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人們作為社會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這種人際關係和社會網絡跨越了企業邊界,在企業之間建立了多重的反饋機製,產生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循環催化作用。就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而言,基於個人關係和社會資本的超循環組織可以從兩個主要層麵分析,一是企業家活動,二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活動。如前所述,交易費用降低有利於專業分工的細化,而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有利於降低企業間的交易成本。而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集群內的企業家協調活動。“在一定意義上,企業集群是以企業家個人關係網絡為基礎的地區性企業群體”(李新春,2002)。企業家通過正式與非正式契約,通過個人關係和相互信任,通過相互學習模仿與創新等形式,在發展自己企業的同時,也推動集群內相關企業的發展。同時,集群內專業技術人員的頻繁流動帶動了知識與信息(隱性的或顯性的)循環流動。同時,原有企業的技術人員往往出走創辦自己的新企業。這些衍生的高新技術企業先天性的承繼了在母體時形成的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充當著超循環論中所強調的“擬種”的角色,通過競爭、選擇和協同後,一些被淘汰,一些則取代老企業或者作為新加入者形成各種超循環組織並推動其向更高級結構演化。

當然,由於人際交往的複雜性和易變性,其超循環網絡不易清楚地描述出來。不過,就像親朋好友過年過節相互饋贈禮物以示親情一樣,集聚在一起的企業家們也常常通過各種看得見的形式來表達這種以相互信賴為基礎的社會關係和複雜的超循環網絡。例如,出於人情和利益需要,集群內的企業之間可以相互參股的網絡形式,形成了以投資為紐帶的超循環組織,成為一種建立和維係人際關係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