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2 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遠離平衡態分析框架(2 / 3)

三是正 反 饋 機製。高 新 技 術產 業 屬 於 知 識 型 經 濟,阿 瑟(W。Brain。Arthur,1995,1998)認為知識經濟、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報酬遞增的特性。在自增強(正反饋)機製作用下,初始條件、隨機事件或擾動往往對經濟係統具有重大影響,並最終選擇一種結構,將係統“鎖定”。對於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而言,由於隨機事件和擾動的存在,以及自增強機製的多態均衡等特性,各個企業之間、技術係統之間的發展結果是不同的。由於高科技產品的轉換成本及係統鎖定等特點,領先的企業將強者愈強,與同類企業的技術、市場、規模等方麵的差異日益擴大,例如微軟的操作係統和辦公係統軟件。現實中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也顯示出報酬遞增的正反饋特征。例如,矽穀中的 HP、INTEL、MI-CROSOFT等企業發展成跨國巨頭;印度班加羅爾、馬德拉斯、海德拉巴等軟件集群的出口企業集中度越來越高,2001~2002 財年,軟件出口前10大公司、前 10 大印度公司、前 10 大跨國公司的出口額分別為 47.74、30.32、37.07 億美元,占軟件出口總額比重達62.16%、39.48%和48.27%。前10大出口公司對整個軟件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73%。

故此,“從這種新觀點出發,那些存在重要的報酬遞增部門的最初完全一致的經濟,最終都不一定選擇同一條道路”(阿瑟,1998)。其結果,就引起集群內部的分化和遠離平衡。當然,經濟係統總是同時存在負反饋機製,會抵消正反饋機製的作用,使集群有偏向於原有平衡的趨勢。

(3)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遠離平衡的表現形式。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內部要素和子係統的差異化、非勻質化及多樣性的增強是集群遠離平衡態的標誌。這些差異是要素之間、子係統之間相互作用,產生自主協同和整體優化的前提。從自組織角度看,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遠離平衡,一是表現在集群內部分化出具有不同專業方向和不同功能的子係統,在互補的基礎上形成相對完整的高新技術產業價值鏈、創新鏈和產品鏈;二是表現在集群內部組成單元和要素的多樣化,包括技術、市場、人力資源、組織機構等方麵的差異性和多樣化。對於這兩點,新產業區理論以“彈性專精”的特征予以相關的闡釋:一方麵,區內單個企業的生產總是集中於有限的產品和過程,形成專業化的特點,專業化分工是與生產的技術可分性以及垂直分離的生產組織方式相關的;另一方麵,區內的中小企業作為一個集體,其生產是相當靈活和多樣化的,能夠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而且,產業區理論還非常強調機構的稠密性,即大量的各種各樣類型的機構(企業、商會、金融機構、創新中心等)的存在和聯係(王緝慈,2001)。

① 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專業化分工及其測度。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基於價值鏈體係而出現內部分化,形成有關聯的差異,產生專業化分工體係。高新技術企業及相關機構沿著產業價值鏈不斷地集聚和分化,將導致集群對原有穩定態的持續偏離。高新技術產業基本的價值鏈構成。

價值鏈的分化中,可以從兩個層次來進一步討論。一是產品生產鏈;二是技術創新鏈。對於由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而來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而言,往往以加工製造環節為主,例如東莞的計算機配件企業集群,那麼,形成完整配套的產品鏈(物質聯係)是推動企業之間從孤立走向分化,使企業群體偏離平衡的有效途徑。而對於強調創新的地方企業集群,則更應強調基於創新鏈的分化,即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研究開發流程,使企業群遠離平衡態。在這當中,物質的聯係往往居於次要地位,而不同的技術、知識與信息的聯係是首位的。

對於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區)來說,對企業群體內部分化產生的專業化程度進行測定,可以從一個側麵反映出集群偏離平衡態的程度。

區域專業化指數是度量區域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指標,中國學者王錚在《走向縣域可持續發展》(1999)一書中,曾使用該模型分析了區域經濟的結構。它被定義為:

式中 I是專業化指數,Pj 是就業人口在第 j個產業部門的比重,一般認為 I大於0.7是高度專業化的,I小於0.3是欠專業化的。

由於活躍的技術創新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要推動集群遠離平衡態,就要求高新技術集群企業在不同的技術層麵和開發流程形成異質的技術能力和條件,即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條件與能力的專有性,使集群的技術係統呈現多樣化,出現功能分化。

② 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多樣化及其測度。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多樣性有下麵一些主要表現形式:人才多樣化、技術與產品多樣化、資金結構多樣性等。

人才多樣化。知識的生產力和創新力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及其集群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人才是更深層次的決定因素。專業化、年輕化、知識型的人才隊伍是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能動主體。由於個人狀況、分工和時空分布的不同,人力資源的非平衡顯然是集群處於非均衡狀態的重要表現。而人力資源的遠離平衡則是其在集群內部的進一步分化導致質量與結構的更大差異、非勻質和多樣化。這種差異和多樣化有利於集群內部人才、知識與信息的協同和整合,提升整體創造了有利條件。因為集群的優勢及其自組織行為,依賴於人才群體的集體協作行為。人力資源的群體結構狀況,群體的組織協調和整合能力對於集群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故此,對於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遠離平衡態在人力資源方麵的體現,主要從其專業知識、文化背景、層次結構狀況等多樣性來分析。而同質化的人才群體,例如國內大學中普遍存在的“近親繁殖”的現象,不利於科技創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