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是高效的基礎。這些年來,華北製藥每年從自己的優質產品中增加1800萬元利潤。如果按照產品“雙采加價”政策執行,該廠每年便可從5個抗生素原料中多得4千多萬元利潤。
質量與技術不可分割,沒有先進的技術作保障,談不上質量的提高。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技術是華北製藥廠振興企業、實現經營戰略目標的必由之路。
華北製藥廠在生產青黴素劑方麵引進德國和意大利分裝線後,一次合格率達99.24%,優級品率97.84%,年增利稅660萬元,葡萄糖生產引進德國設備後實現了封閉生產,1984年被評為國家金牌產品。年增利稅171.2萬元。此外硫酸鏈黴素、土黴素等產品也都在技術進步的前提下,分別取得出口免檢和優級品率100%的好成績。
因此說質量是華北製藥總廠的王牌並不過分。因為他們就是靠這張王牌駕馭市場競爭,雄居國內製藥企業之林。
一句話點評:高質量要有高技術做保障。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大象是動物界最龐大的動物之一,這一點是足以令大象家族自豪。
一天,小象問它媽媽:
“媽媽,在我們野生動物界,屬我們家族的體形最大,為什麼大家卻把獅子稱為獸中之王呢?”
大象媽媽想了想,解釋道:“我們心懷慈悲,沒有獅子那樣凶猛,而且我們也由於龐大的身體,動作遲緩,沒有獅子那樣令人敬佩的奔跑速度,在實力上就比不過獅子,這是我們稱不了王的原因。”
確實,獅子的凶狠是大象所不及的,而且獅子的速度和實力也是大象所不如的。
企業管理中,在通常情況下,很多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的境地,常常追求企業的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以此在與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中,作為獲勝的砝碼。在很多情況下,更多的市場占有率往往會擠垮很多規模小、效益差、成本高的企業。眾多大廠家每提高幾個百分比的市場占有率,往往就會有一些廠家關門大吉。
但是,過度追求市場占有率並不是好事,過高的市場占有率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相反,它也帶來了不少負麵影響。比如形成壟斷後,政府的幹預,企業規模的過度膨脹帶來了過分的包袱,使企業不夠靈活,在市場的瞬息萬變中難以應付自如。
在這種狀態下,有一些企業家往往放棄追求規模和市場占有率,而把企業的效益和利潤放在了首位,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這一點尤其重要。
事典:方正的時代弄潮兒戰略
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總裁李漢生就曾經提出這樣的觀點:新知識時代,祛除國有企業通病,集中優勢在某個領域內做強,才能產生高附加值。這就意味著企業的戰略目標不再是為了讓所有部門都成為巨無霸,而隻是一隻緊握的拳頭。與其企業的多種產業都表現平平,不如緊抓住獨門絕技。
近幾年迅速發展的北大方正在1999年卻出人意料地走了下坡路,利稅總額從1998年的3.3億元人民幣下滑到2.4億元。這一年原中國惠普公司管理銷售的副總裁李漢生入主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總裁座位,預示著方正電子今後的變化。
李漢生深知北大方正在管理模式上存在著國有企業管理的通病,為此他進行了一係列的變改,並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未來發展的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要建立健全卓越的運作機製、管理模式。這個運作機製和管理模式是整個未來圖景最外圈的部分。
第二步,要集中優勢建立企業的戰略和利潤模式。公司的未來就是利用方正研究院的開發基礎,建立全國最大的企業解決方案軟件和服務公司。2000年方正正在推行的電子傳播就屬於這個範疇。
第三步,要建立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企業文化理念和價值觀。這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李漢生認為,方正的發展目標是高增值高效率的企業,是知識型企業的典型。具體的戰略方向就是從電視的製作、生產、管理、監控等電子傳播拓展到電子商務。
在製訂出戰略發展方向之後,還必須有細致而明確的戰略方案。製訂企業戰略必須明確一個重要理念:一方麵你的戰略目標必須抓住時代發展的方向,要站在時代潮流的前沿,要領先一步,做時代的“弄潮兒”,這是一個戰略意識和戰略意圖的問題:但同時,一定要有體現戰略的現實產品,你要站得住,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去推進戰略的實現,而不能隻是在股市上去“玩一個概念”。否則的話,一切都是空的,戰略隻會變成自欺欺人的謊言。
李漢生的這種認識是正確的,富有前瞻性的。2000年,他成為《世界經理人文摘》第一期的封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