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馬哈的首領自信要在摩托車市場上獨占天下,雅馬哈除摩托車外,沒有擅長的領域,所以一心一意在摩托車上努力拚命投資。由於雅馬哈靠自有資金無法實現龐大的投資計劃,結果欠下銀行大量的貸款。
在經濟效益方麵,雅馬哈和本田差不多。但是,從負債比率來看,雅馬哈集團是3:1,而本田要好得多,僅1:1,從品種生產台數方麵來看,雅馬哈和本田的差距,實際上已經消失了。1982年6月,雅馬哈宣布1981年的會計年度銷售總額和利潤創曆史最高,而本田則在美國建設大規模的汽車工廠,步步深入汽車業。
本田對雅馬哈的挑戰不會不聞不問。進入1978年,本田的反擊就開始了。本田宣稱:“決不允許首席寶座拱手讓人。”
1979年,河島經理公開承認過去疏忽了摩托車。“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現在,我們熱衷於四輪車的開發,在摩托車部門被競爭逼近是不得已的。”1982年1月在雅馬哈股東大會上,小池經理的發言傳來,河島更是怒不可遏:“雅馬哈吵醒了獅子不算,還狂吠不停,擊垮雅馬哈!”
本田決非等閑之輩,在宣言發布後的一年半時間裏,本田的生產份額,從40%猛增到47%,而雅馬哈卻從35%降到27%。國內市場份額,本田從38%上升到43%,雅馬哈則從35%降到23%。本田的主要戰術措施是大幅度降價、加強廣告宣傳和增加委托銷售的商品庫存。為此,本田采用了新戰術,即擴充產品。在競爭最激烈的時候,連最暢銷品種也降價3成,以迎合交戰的需求。1982年夏天,50cc級的微型摩托車甚至賣得比10擋變速自行車還便宜,在激烈的價值競爭的最高潮時期,本田仍能以低於雅馬哈一成的價格批發給零售商。
本田在報複戰上使用的新戰術是品種的擴充。在一年半的時間裏,本田推出的新型摩托車達81種,而雅馬哈推出的新品種不過34種。截止到20世紀70年代末,兩家進入市場的車型各為60種左右。而一年半的時間裏,本田推出81種,這簡直有些不可思議。本田在開發新品種的同時,大量停止舊產品型號的生產,把他們創新的81個品種和淘汰的舊型號32種加在一起,共變動了產品目錄中的113個品種。而雅馬哈隻淘汰了3個品種,新推出34種,合在一起,全部產品目錄僅變了37個。本田的形象煥然一新,相反,雅馬哈則相形見絀。
本田更新產品和降價攻勢,給雅馬哈以沉重的打擊。本田的新型產品無論是在性能方麵還是在外觀方麵,都出乎意料地受到市場歡迎,產品十分暢銷。而雅馬哈則下降了35%的銷售額,更重要的是積壓了大量庫存,遭到了慘敗。
一句話點評:同行是對手不是敵手。
沒有質量做保證的企業是走不遠的
在森林中,動物們圍繞這樣一個話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誰能在一胎中生的幼仔最多,誰就應該享受最高的榮譽,讓所有的獸類都尊重它。但是意見不統一,爭論激烈,難下定論,於是它們請來獸王母獅子評理。這時有動物問獅子:“你一胎能生幾個呢?”母獅子微笑著回答:“我每胎隻生一個,但是每一個都是威猛無敵的獅子。”
寓言故事含有質與量的辯證法,百獸以數量作標準,來衡量優劣高下,卻忽視了質量問題。當兩者發生矛盾時,就應該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
在母獅子的眼中,“誰生得多,誰就光榮”的看法,顯然是很可笑的,豬每胎能生十幾個,數量肯定是有的,可是一個比一個不中用,一個比一個蠢,等於白白浪費,還不如僅僅生精致的一個。當然,數量多並不是什麼壞事,隻是要有一個前提,確保質的情況下才會是多多益善。
在百獸之中,獅子是王,是動物界的一個品牌,百獸都敬重有加,它的一胎一個是建立在它的品質上的。在現在的企業管理中,質量是企業品牌的生命,大凡成功的商業品牌,都是以堅不可摧的質量做後盾的。品質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品牌的生存、發展、延伸。良好的質量意識和過硬的產品是所有優秀品牌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要想在商場中做無往不勝的獅子,就需要企業狠抓質量這一關。以下幾點是企業產品質量管理必須注意的問題:
1.塑造好品牌質量形象。
2.爭創顧客滿意的質量。
3.在企業內部培養企業質量精神。
4.注重產品的售後服務質量,為品牌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