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西邊有條河,河裏有許多的魚蝦,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免費的吃食,因為那年月沒有誰家特別的富有,錢能省就省,有個萬元戶都是了不得的大款,很是讓人羨慕的。而現在我也終於羨慕我自己,工作這麼多年,終於成了萬元戶了,準確的說隻有萬元沒有戶。
不過阿爸捉魚並不是去這條大河,而是去田邊地頭的溝渠裏。現在想來,這依然是我小時候難得的幸福記憶。
由於我們當地種植業是一年兩熟,一季的小麥,一季的水稻,故而田邊地頭都有溝渠儲水。這些溝渠一米來寬,長度不限,和稻田同長。
阿爸先是拿著根竹竿,從溝渠一頭敲打,引起魚兒慌亂讓它們往另一頭跑,這樣一路敲打過來,在溝渠另一頭截取幾米的長度,用泥土將兩邊封住,這便形成一個封閉的長方形水池,問此水池麵積是多少?咳咳,本人比較熱愛學習,成績那是杠杆的…
下麵就是力氣活了,阿爸將水池裏的水用臉盆舀出來倒掉,不過不是兩手平端著一點一點舀,而是左手持著盆沿,右手托著盆地,對準水池裏的水一舀,然後右手順勢使勁將水潑出。
如此不一會便將水池舀幹,剩下的便是白花花的魚在跳躍了。這時我和弟弟便會歡呼雀躍起來,因為那是豐收的喜悅。如此喜悅實在難以用言語細說,看著麵前密麻的魚群,喜悅也填滿心間。
我和弟弟此時顧不得泥巴沾身,立馬下溝捉魚去了,不過憑我和弟弟的本是也就是被“愚(魚)弄”而已,魚沒抓幾條,反倒piapia被甩了幾尾。
君子報仇十年太晚,我是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的,然後回家就把魚給煮上了。
我和弟弟難得有齊心合力的時候,平時總是打鬧居多,這在農村實在正常,尤其我們鄰居基本都是兩個男孩,互相幹仗更是家常便飯,而我和我的弟弟之所以能夠如此齊心協力捉魚,也正是想讓魚兒成為我們的家常便飯。如此說來,我們一直是這麼童真的。
捉魚這麼有趣的事,不會隻有我和弟弟的,剩下的小夥伴也會圍著一圈的,平時愛幹仗的兄弟倆也暫時化幹戈為玉帛,死死盯著白花花的魚兒翻騰。每到此時,我和弟弟都會很驕傲的,因為那是我們老爸的勞動成果。
小夥伴們見著翻騰的魚兒,也沒比我和弟弟好哪去,一片驚呼聲裏滿是讚歎羨慕。
有時成果頗豐,阿爸便會給鄰居分幾尾魚,算是給孩子嚐嚐鮮。而嚐到了鮮的夥伴們有時無法發動大人捉魚,便聚集著商量自己動手幹票大的。
首先自然是準備工具,兩手空空過去魚你是抓不到,而隻會抓瞎的。嗯,待會可以聊聊抓蝦的事。
其實並不需要多少工具,一個臉盆用來舀水,一把鐵鍬用來挖土填溝進行截流,至於將魚兒往一頭趕,更是簡單,不用竹竿也可以辦到,我隻要絆倒小夥伴讓他掉進水溝裏,讓他往另一頭撲騰就行了。
不過…
掉水的小夥伴威脅我:“大言,我回去告訴大爺你欺負我。”
農村孩子互相稱呼都是小名,基本就是取你名字後邊一個字,然後前邊加個“大”或者“小”而已,我年齡比較大,所以多稱呼我大言。由於我很善良,因為有個詞叫“大言不殘”,所以對小夥伴的威脅無動於衷:“你告訴我爸,我就不給你魚吃。”
識時務者為俊傑,對於我們小夥伴來說也是“識食物者為俊傑”,我們從小都是這麼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