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運用的利與弊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王小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運用,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征和教學內容合理選用教學手段,不能盲目的一味使用多媒體,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聽說讀寫基礎技能的訓練。要合理的選用,真正的發揮多媒體的教學輔助作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利與弊
語文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必須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統一起來。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時不要流於形式,不求實效;也不要忽視基礎;更不要忽視學生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訓練。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抓住語言文字這個根本,重視學生對語言本身的品位。新課標實施以來,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生動直觀的畫麵能給學生以新奇感。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使枯燥為生動,給學生以清晰的感性認識。但多媒體手段隻不過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傳播信息的橋梁,是教學係統中的一個要素,它不能脫離課堂而存在,不能脫離教師和學生而存在,更不能包辦一切。那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正確認識多媒體的運用的利與弊呢。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弊端
(一)教師過分看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
有的小學教師錯誤地認為多媒體可以代替教師做一切,忽視教師應起的作用。有的教師將作者介紹、課文分析、朗讀、名句欣賞,甚至生字教學等等都做成幻燈片,一張接一張地放,學生學習效果差。其實語文教師的板書,會使很多學生注意自己的書寫;標準的普通話和朗讀中散發的激情,會有效地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這些都是多媒體教學無法做到的。一味盲目使用,從而忽視了傳統教學手段。對於那些傳統手段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牽強地使用多媒體,結果破壞了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效果無明顯增強。
(二)沒有選擇性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在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下,語文課文已由教師肢解成圖片、文字等形式。這些圖片、文字在演示中往往一閃而過,學生完全缺乏思考、消化的餘地,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上課時,教師隻是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鼠標,完成各個教學步驟,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朝著課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致使學生難以打開思維,這種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學,嚴重束縛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忽視了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小學語文要注重吸收和積累語言,積澱語感。學生通過對語言的比較、推敲、品味,可以從語言文字、遣詞造句、標點格式方麵,領悟語言運用的規範、準確、適境、情味等。,如果把教材中的文字用太多的聲像材料取代,就難以達到培養學生語感的目的。同時對於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也是一種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