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劉正陽
摘 要: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提高閱讀效率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都是各學校關注的重要問題。隨著新課標改革對閱讀教學有了新的的要求,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每位任課老師都必須做到的。本文主要講解了在提高小學課堂閱讀教學效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效率;措施
一、小學閱讀教學效率低的原因
(一)任課教師備課不充分
現在很多教師教學仍然沿用照本宣科的老一套,即老師照著課本念,學生對著課本看,講課內容毫無新意。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在上課之前任課教師沒有做好備課,或說備課做的不充分。任課教師沒有充分備課的後果就會導致學生覺得老師講課沒有新鮮感,自然而然的下學習氛圍就不高,接受新知識就比較慢,從而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效率低下。還有一些教師備課沒有聯係實際,沒能很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導致備課脫離了學生的實際認知,從而導致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低下。
(二)課堂沉悶,缺少互動
閱讀的過程就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每一堂閱讀課,學生都可以通過和教師或同學之間的交流來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但現在很多任課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放這種做法了,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或根本不開展交流互動活動,使得講課顯得十分枯燥,教學氛圍低沉,值十分不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而且,課堂上不開展交流互動活動,使得學生的交際能力得不到提高,培養出一群隻會寫不會說的學生,有違全麵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綱領,會對學生的未來造成巨大的影響。
(三)學生缺少閱讀興趣,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網絡以及電腦已經普及到了家家戶戶,學生的見識被無限放大,因此,現在很多學生對紙質書籍的閱讀缺少耐心以及閱讀的興趣,認為書中的知識無用又無趣,提不起興趣、耐不下心來閱讀,直接導致任課教師上課時學生不配合,開小差、走神的學生比比皆是,剩下的同學中能真正安下心閱讀的少之又少,從而導致任課教師上閱讀課時課堂效率低下。除此之外,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他們不愛閱讀的原因之一。俗話說習慣決定人的一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來說是一生受用的,教師和家長都應對此加強重視,讓學生能夠養生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提高小學課堂的閱讀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教師研究教材、充分備課
任課老師在每一次閱讀教學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隻有教師自己把要講述的知識點理解透徹了,才能給同學們來講,因此,充分備課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十分重要。在進行閱讀課之前,任課教師要把教材給吃透,隻有深入了解了教材講述的內容,才能明白上課時要講述的文章的中心思想與內涵,才能夠在講課中擴展學生的知識麵,讓學生對教師講述的內容又更全麵的了解。任課教師隻有備課充分了,才能提前明確這節課講述中的重點與難點,在講課過程中就可以對這些方麵著重講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更好更快的吸收,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除此之外,任課教師要牢記備課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好的教課,最主要的好是因為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備課時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第一要務,隻有做到這一點的備課才是成功的課前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