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初中語文的提問教學(2 / 2)

三、巧設疑問布置懸念

講課雖然不像講評書,但是為了吸引學生,設懸念也是很有必要的。問題提出來了,學生急需知道個究竟,教師卻並不著急,甚至有時還暗示兩種或多種答案,使學生暫時處於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問題解決了,學生才放下這顆心來。如於漪老師講《變色龍》一課時,讓學生思考:奧楚蔑洛夫有幾變?怎麼變的?因何而變?有哪些表現力很強的動詞?請找出來。學生聽了這幾個問題,探究的興趣極濃,都積極開動了腦筋進行思索,並展開了熱烈的爭論。就促使學生再一次閱讀課文,到具體的場景中、事物中和人物的對話中去尋求答案。這樣,在設懸念和釋疑的矛盾中講完了一課。有時臨下課再提一個問題,以起到“且聽下回分解”餘味無窮的作用。聽這樣的課,就是一種藝術享受。

四、提問的時機有講究

由於初中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所以,教師一方麵要適時地提問,把問題設到學習內容關鍵處或學生學習的疑難處。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導入新課時提問。一堂課,如果頭開得好,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帶著問題,通過自身的主動探索去洞悉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導入新課時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加入到探知過程中來。

(二)在學生疑問處提問。設疑,釋疑是人生追求真理,獲取知識,增長才幹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在學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時及時提問,然後再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創新思維處提問。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若能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創新。教師應善於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如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完成任務,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思維正處於十分活躍狀態時,教師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組織討論,並與學生共同歸納結論,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朱周義.略談語文教師的能力素質結構[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

[2]肖發學.二十一世紀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S1).

[3]李斌.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過程研究述評[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