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換位思考是開啟初中科學教學的金鑰匙(3 / 3)

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靜止,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F1,再將彈簧測力計由A位置移到B位置,杠杆繼續在水平位置保持靜止,我們驚喜的發現彈簧測力計讀數變小為F2。讀數為什麼變小了呢?此時學生會大膽猜想:可能是因為作用點的位置發生了改變?也就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發生了改變。

2、順著學生的思路,如果將掛在B處的彈簧測力計順時針旋轉30度後,彈簧測力計再次變大為F3,這時再引導學生問:此時彈簧測力計讀數為什麼由F2變為F3?學生很快回答是方向發生了變化。顯然我們在步驟1中的猜想: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發生改變會影響杠杆轉動效果是錯誤的。這時建議學生將彈簧測力計由B的豎直方向逆時針旋轉30度,這時學生震驚的發現彈簧測力計讀數仍然為F3。與學生一起分析:杠杆轉動效果不變,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的大小和作用點是不變的隻是力的方向發生改變。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兩個方向不同,其他都相同的力對杠杆作用效果一樣呢?此時,學生開始陷入深思,打破了原有對杠杆認識。

3、彈簧測力計讀數一樣可能是因為拉力與杠杆的夾角是一樣的,也有學生想到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相等。如果學生隻想到角度而沒有想到距離,可以通過作圖把兩個距離作出來供學生思考。總結出拉力和杠杆的夾角相等會導致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相等。

這時學生才真正體驗到影響杠杆轉動效果的物理量,除了支點、動力和阻力外,還有另外一個神秘的物理量。這個神秘的物理量對杠杆問題的研究很有價值,我們必須要研究它,引出“力臂”這個概念。學生也在小組實驗和思考中體驗到:力臂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總之,《課標》要求科學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選基礎知識、技能與方法,創造學習科學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科學的魅力和樂趣。而換位思考的教學就是尋找適合的外部條件和環境,來影響和促進學生內部心理的過程,換位思考的教學需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即想學生所想,凸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換位思考的教學改變了知識的傳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注重為學生提供分析問題的機會和搭建最佳的學習平台,讓全體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適合他們的最大的空間,達到將學生作為一個成長中的人來看待,在教學目標上回到人的本身,回到作為“完整的人”的需求上來,回到人的核心素質上來。因此,換位思考是初中科學“以學為中心”教學的一把亮閃閃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劉潔民,郭玉英.初中科學課程標準(2011版)[D].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2.

[2]餘文森.有效教學十講[D].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2009.

[3]餘自強.科學課程論]D].教育科學出版社(北京),2008.

[4]張緒培.中學物理教學藝術研究[D].浙江大學出版社(杭州),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