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換位思考是開啟初中科學教學的金鑰匙(1 / 3)

換位思考是開啟初中科學教學的金鑰匙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金輝

摘 要:科學課堂的教學改革方向由“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中心”的課堂,正在向“以學為中心”的課堂轉變。換位思考的教學就是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緊緊圍繞學生在學習中實際遇到的疑點、難點、節點展開,體現由“質疑”到“思疑”再到“解疑”的科學思維的一般規律,讓學生經曆科學探究過程、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激發其學習科學的興趣,這正是“以學為中心”課堂教學的體現。換位思考的科學課堂中不僅傳授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因此本文以《初中科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為基點,嚐試換位思考的課堂教學實踐,從學生學習的視角、已有的知識、實踐體驗這幾方麵進行闡述。

關鍵詞:換位思考;學為中心;科學教學

要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教學中就需要學會換位思考,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可接受性。課堂教學改革提倡“以學為中心”的課堂,而“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就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課堂,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考慮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

如何在科學教學中運用換位思考實踐“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呢?筆者經過幾年在教學中的大膽借鑒與嚐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換位思考的教學思路與風格,欲與大家分享。

一、重視疑點,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在浮力課堂教學中,師生往往會一起完成浮力與深度關係的探究實驗,慢慢地將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重物浸入水中,得出的浮力與深度的關係。最後由學生分析總結出:“當物體沒有浸沒時,浮力與深度有關;當物體浸沒時,浮力與深度無關。”這種教學活動解決了“當物體浸沒時,浮力與深度無關”的問題,但產生了“當物體沒有浸沒時,浮力與深度有關”的錯誤觀點。如果此時問學生:浮力的大小與深度有關嗎?學生在此探究實驗完成後還是一團霧水,紛紛會回答:浮力與深度有關。給學生的後續浮力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如果這時給學生多次強調“浮力與深度是無關的”也是徒勞的。學生在內心深處還是認為“浮力與深度是有關的”。

如何拓寬學生的觀察視角,讓學生看到浮力與深度的關係呢?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浮力與深度的真實關係。保持兩者在水中的深度相同。驚喜的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表明同一物體未浸沒時在同一深度受到的浮力不同。意味著“當物體沒有浸沒時,浮力與深度也無關。”從而徹底打破了學生頭腦中的“浮力與深度是有關的”魔咒。一個問題解決了“無論物體是否浸沒,浮力的大小與深度無關”,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呢?”

可進一步讓學生小組討論,為什麼“當物體沒有浸沒時,深度越深浮力會越大呢?”學生解釋:是因為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變大了,所以浮力也變大了。追問:未浸沒時,浮力的大小與深度有關呢?師生共同討論得出:在物體緩慢浸入水中的過程中,有兩個量發生了變化:一個是深度,另一個是排開水的體積。而對浮力大小真正有影響的變量是排開水的體積。

《課標》強調立足學生發展是本標準的主要著眼點。指出在科學課堂教育過程中,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學習科學最直接和持久的內在動力,對學生的今後發展至關重要。而換位思考教學,就是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思維瓶頸,並對教學中的疑點進行充分的準備,與學生一起通過實驗探究來突破學習的疑點。換位思考的課堂著眼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