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細研究 抓主幹 勤思考 重落實(1 / 2)

細研究 抓主幹 勤思考 重落實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尚錦雄

摘 要:本文從加強對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的用途,注意地理概念與地理原理的複習,構建學科體係,深入研究教材,大膽整合教材,提高複習效率,提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方法與途徑,處理好高中三年的關係和不同的側重點等方麵闡述了如何提高高考地理複習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考;地理複;策略

高考考什麼?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基本能力是考核的重點。能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核心。“教材為本,考綱為據、課標為度”。

一、加強對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

新課程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位一體”。突破了學科中心的束縛,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打破了單純強調學科的係統性、邏輯性的局限。改善了學習方式,要求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強調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強調學習評價的激勵性和發展性,體現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一)課程標準對知識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對知識的要求是不關注知識量和知識係統,不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大量采用案例學習的方式,許多傳統被認為是必學的知識,現在成為學習的材料(如區域、自然資源、自然災害)而且降低對知識深度、廣度的要求,強調可以歸納和分析出來的內容(如氣候類型、洋流、人口增長模式)並且大量刪除一些知識(如大氣垂直分層、城市區位因素)。

(二)解讀“標準”應注意。從狹義理解對主題內容的要求是在關注主題內容的同時,一方麵要把握對學習方法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麵要把握行為目標,三者結合才完整體現新課程對地理素養的培養目標。不關注方法限定以及把行為動詞按傳統的了解、理解、運用等分類都是不合適的。行為動詞的內含可按詞義理解。目前,學生對行為目標的達成差距較大。

(三)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以課標為依據,在課標規定的內容範圍內重新構建知識結構,形成概念圖。課標之外的內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將初中和高中(必修)標準綜合,逐 “標準”要求達成方法目標和行為目標,將課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分解、細化,並與相關“標準”內容結合,形成每課的教學目標且予以落實。

二、考試說明的用途

1.《考試說明》首先對於高考的命題趨勢、試題組成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介紹;2.《考試說明》對於知識點的考查,以及考查的層次會有一個非常詳細的列表;3.《考試說明》對於高考試卷的出題形式會提供一些樣題,學生可以參考這些樣題來增加對於高考的理解。

以上三點就是“考試說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此階段,應該對照“考試說明”給學生製定一個詳細的學習執行計劃,使高考備考更有針對性。對照“考試說明”,可以做這麼幾件事情:第一,針對考試說明,去想一想,在複習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哪方麵的能力?第二,接下來複習中,對高考試卷可以有一個初步的把握。這是考試說明起到的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