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意地理概念與地理原理的複習,構建學科體係
新高考肯定有新的變化,但不管怎麼變化,萬變不離其宗,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概念還是要考的。因此構建每個版塊的知識體係,達到理解和貫通基礎知識,有利於知識的儲存、記憶和提取,對提高我們的實戰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四、深入研究教材,大膽整合教材,提高複習效率
我們用教材教學時,要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類內容),對有爭議的內容,按教材講,但要理解其實質,而非機械記其結論(如人口增長類型、城市土地利用結構),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參照教材,可適當補充實際材料或熱點問題,關鍵讓學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注意,有些熱點或典型材料,如果學生所學不能分析,則不可以補充。
五、提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方法與途徑
★了解試題中的指導用語,按要求作答
簡述——簡單扼要敘述,須把握要點;
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征予以概括敘述;
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指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係等;
對比——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
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間的差別、
不同事物間的聯係;
評價——用科學的觀點和正確的地理思想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
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判斷——從已知的前提出發,依據一定的邏輯規律,推出新的結論。
六、高三注重提升學生的能力
通過整合知識,提高對主幹知識整體把握能力(“會學”,使知識體係完整化、係統化、網絡化、結構化),通過發散知識,提高對知識的遷移與運用能力,(“會想”,具備發散思維和多端思維,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通過針對訓練,提高對地理學科基本技能的應用能力(“會練”,發現不足,完善知識,提高能力),通過歸納思路,提高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解答的能力,(“會用,實現眼、腦、手統一,拿到分數,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