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係的培養,要注重使學生有切身的情感體驗,在日常的師生相處中,教師應起好引導作用,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平等的感覺;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教師要嚴格把握尺度,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教育思路要以激勵為主線;教師與學生既是師生關係,也是朋友關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多了解學生的心理,力爭做每個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間建立起一種默契融洽的良好關係。
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傳統的老師強行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數學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學生無法消化所學知識,而且會打壓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的教學模式會把學生變為考試機器,使學生發揮不了自身的特點,更無法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當今教育改革和推行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理念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勢在必行。新課標的改革要求指出,在未來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僅僅要限於課堂內,更要在課堂外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小學生正處於好動年齡,對新事物充滿著好奇心,適當的在課內和課外模擬情景,增加遊戲和活動環節,使學生能夠享受到親手操作和親自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成功喜悅,這些環節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提高了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係
小學數學教學在注重教學方式的同時,也要重視教學評價體係的作用。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不能隻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要結合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數學應用以及創新能力對其進行綜合評價。首先,在麵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多運用激勵機製和分層評價,使其能夠看見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加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使學生暢所欲言,虛心接受學生的建議,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改變教學理念,最根本的就是使學生從過去學習的被動者變為現在探索知識的主動者,通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再結合科學的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高效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何正元.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J].讀寫算(教研版),2013(18).
[2]鄭前勇.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主要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