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1 / 2)

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沈巧雲

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也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小學數學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必須要改變現有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全麵推行素質教育,追求學生的全麵發展。本文從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入手,探究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和具體方法,希望給一線教育工作者能夠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興趣;策略

現代的數學教學應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中流於形式的做法,推行素質教育,首先需要大膽改變教學理念,追求以最少的時間、投入最少的精力來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果,為了創建一個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本文從以下幾個層麵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由於長期受到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識就是為了考試和升學,教師實行的主要教學方法就是運用題海戰術,以熟能生巧的思維,旨在追求學生“會做題,會考試”,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使數學學習更加的枯燥和乏味,也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在全麵推行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已經很難適應當代教育事業的發展。興趣是學習動力的源泉,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想方設法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索取,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才會有了學習的動力。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擯棄以往的“一言堂”式教學,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引入課堂教學,注重課堂氣氛的調節,使學生“心甘情願”的在輕鬆歡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其次,由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不能為簡單的強行灌輸,教師可將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引入課堂,通過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從而理解性地學習,相比較傳統的灌輸模式,理解性的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任務中抽象的數學問題盡量形象化,將課堂教學任務中的知識點和難點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遊戲比賽,在討論中學生可以自己總結知識點,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更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傳統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走進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尊重學生的人格,一視同仁地對待每個學生,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平等的關係。在日常教學中建立起一種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小學生的全麵發展,學生全麵健康發展的前提是在教學活動中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而且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有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