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有效教學策略(1 / 2)

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有效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趙國琴

摘 要: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往往需要語言作為中介,語言在人類的生活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的語言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發展起來的,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對於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提高語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環境;課外;活動

一、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運用環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應當說,這些年來我們已從觀念上認同了這樣的提法但是,究竟什麼是自由寬鬆的語言運用環境,怎樣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運用環境。《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換句話說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為幼兒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經常要將自己的各種信息以及主觀感受、願望或要求轉換成言語告知給他人。幼兒的說話願望,久而久之,就使得相當一部分幼兒成了等待教師點名發言的被動的“交流者”。如果教師不在乎孩子發言多麼準確或者優美,讓每一個孩子說說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爭著要說的時候,用分組或者三三兩兩自由討論的方式來讓每一個孩子有說的機會,那麼他們交往的願望得到滿足和鼓勵,全心全意也有了語言運用的機會。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孩子說話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出於“教育”的目的,打斷孩子的話而要求他說“完整”、“說對”、“發音正確”等等。實際效果往往是孩子的交往願望在這樣的“打斷”過程中受到了挫傷。因此,如果我們教師能正確對待這些“錯誤”和“創造”給幼兒支持、鼓勵及補充和修正的機會,相信孩子會在交往的過程中有效的自我調整,教師積極的交往態度和高超的應答技術,不僅會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交往環境”,促進語言表達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二、引導幼兒在課外自覺識字

在校園內識字。實際上,幼兒每天從跨進校園的一刻起就進入了自由識字園地。校訓標語、教室和辦公室以及實驗室的門牌名、圖書室裏的圖書、同學老師的姓名等都是很好的識字資源。可以利用活動課時間,帶領幼兒參觀學校的設施設備,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識字,還可以讓幼兒輪流念名字分發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全班同學姓名中的漢字模樣就會逐漸印入幼兒的頭腦之中,從而增加識字量。

在家庭中識字。幼兒們閱讀兒童讀物,看電視、玩電腦也可以學到許多漢字;家裏買回了物品,如食鹽、白糖、水果、小食品等,可以隨機讓孩子識字,猜一猜,認一認,誇一誇;也可以在家具、家用電器等旁邊貼上對應的名稱,讓家庭變成識字的場所。慢慢地,識字就會變成幼兒的一種心理需要,孩子們願識字,想識字,樂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