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墨玉麒麟(1 / 2)

張耳食聽司馬琳問墨玉麒麟是什麼物事,不覺一怔,癡愣大半天才說:“墨玉麒麟其實就是一枚印章,也就是玉璽!”

張耳食提高嗓音道:“華夏國自西周以後,凡皇帝使用的印章稱為璽,臣子使用的叫印。皇家的傳國玉璽上鐫刻有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我家的墨玉麒麟也鐫刻有字!”

司馬琳驚道:“你們家墨玉麒麟也鐫刻有字?快說說什麼字!”

張耳食道:“我們家墨玉麒麟下麵是正方形,鐫刻著‘役使萬物,永壽無疆’字樣,上麵才是一隻站立的麒麟,麒麟四腿分開的地方是鈕柄!”

司馬琳瞠目結舌,不無詫異地看著張耳食道:“我的爹,這不是天帝的寶璽嗎?”

“天帝的寶璽?”張耳食不明事理:“是不是天上的皇帝?”

司馬琳道:“那還用說,天皇、地皇、人皇被稱為三皇,天皇高於人皇和地皇,墨玉麒麟如果真是天皇之印,那就是無價之寶,千年才現身一次!”

二撲和大鬆嗤之以鼻,二撲道:“小白臉不要滿嘴跑火車好不好,有句民謠這麼唱: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民謠龍王,你怎麼扯上天皇、地皇的……”

司馬琳用手指指二撲:“不讀書,不看報,做個電視台主持就知和女同胞廝混。《西遊記》知道不,那上麵就有天皇玉帝,地皇閻王,水皇龍王……”

大鬆和二撲笑出聲來:“誰不知那是神話故事?什麼淩霄殿,玉帝宮,太上老君、孫悟空全是吳承恩胡謅出來的!”

“白癡,一雙白癡!”司馬琳滿臉憤怒:“不要醃臢文學大師吳承恩,他六十歲後才寫了著名小說《西遊記》,現在有幾個人能趕上他?即便掙得盆滿缽圓的所謂網文大神,連吳老的一根腳趾頭也夠不上。再說我們那個人不是生活在神話中,大少你不是?二撲你不是……”

張耳食見司馬琳激動,勸住大鬆和二撲道:“好好好,我們相信司馬說的還不行!”

司馬琳看看張耳食:“耳兄算說了一句真話,大鬆和二撲簡直連小學生都不如!”

司馬琳這麼說著,清清嗓音道:“當初天和地分離時,掌管分割的祖師製作了三枚玉璽,一枚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人皇之璽;一枚是‘役使萬物,永壽無疆’的天皇之璽;一枚是‘總攬幽靈,重生在世’的地皇之璽。人皇之璽不難見到,但天皇和地皇之璽一千年才現身一次。耳兄不但見到天皇之璽,還珍藏那麼多年,可不知高堂是如何得到無價之寶的……”

張耳食見司馬琳問及墨玉麒麟的出處,就把父親講的故事說給司馬琳幾人來聽——

那一年楚地三年不雨,土地幹涸,禾苗不長,張耳食的爺爺張大良有木匠手藝,便上神農架給人做木活掙糧食。

那一日,爺爺掙來一袋子稻穀,仁慈的東家還多給他十個雜穀麵幹糧。張大良不顧山高路遠,連夜背著一袋子稻穀和十個幹糧下山,家裏三個孩子和老婆還等著這些糧食下鍋呢。

然而天不作美,半路上下起暴雨,致使山洪暴發,將張大良攔在半山腰裏。

天色將晚,陣陣寒風襲來,張大良衣裳單薄,冷得渾身戰栗。回家已經不現實,必須找個安身的地方過夜。

張大良向前走去。終於看見一座破廟,大步流星闖了進去。

廟裏黑燈瞎火,張大良點著一根樹枝當火把,才看清這是一座山神廟,四麵牆壁多已坍塌,但廟堂上的元始天尊神像卻神采奕奕。

張大良將糧食口袋往地上放去,卻聽一個微弱的聲音倏忽響起。原來他沒看清楚,把糧食口袋放在一個人身上了。

張大良驚得一怔,心想廟裏有人,這樣更好,晚上有個伴也不孤寂。

張大良舉著火把看那哼哼之人,見他頭戴道帽,身著道袍,小腿上罩著白布長襪,腳蹬一雙八耳麻鞋,原是一個遊方道士。

遊方道士看了張大良幾眼,一句話也沒說。張大良見他麵黃肌瘦,渾身無力,斷定是被饑餓折磨,便送上一塊雜穀麵幹糧。

遊方道士接過雜穀麵幹糧,一句感激的話也沒說,狼吞虎咽吞進肚裏。

一塊幹糧下肚,遊方道士有了精神,半坐起身子對張大良道:“你是好人,可一塊幹糧救不了我的命,再來幾塊如何?”

張大良老誠,便將剩下的九塊幹糧給自己留下兩塊,其餘七塊全都給了遊方道士。

遊方道士將七塊幹糧吃完,似乎意猶未盡,問張大良身邊放的是不是糧食。

張大良說是糧食,是他在山上做了十幾天木匠活掙的工錢,要背下山去喂養饑餓中的三個孩子和老婆。

遊方道士哈哈大笑:“你不用忙活了,你的三個孩子已經死了!”

張大良驚得目瞪口呆:“你胡說什麼,我的孩子怎麼能死?十幾天前我上神龍架時他們還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