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善於引導:培養鼓勵的好習慣(3 / 3)

②光說不做。這是很多人給新一代人才的評價。

剛畢業的新一代人才因為沒有什麼社會閱曆,也因為年輕的關係,很多事都是想當然,信口開河,說起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自以為別人都會因此而敬佩自己,但實際上卻常會事與願違,遭到大家的鄙視。

有個笑話是:一個人在旅客休息室裏誇誇其談,“這個名人我認識”,“那件事我熟”,“我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他弄得大家都不能好好休息,大家都很煩他。這時有個人故意問他:“說件你做不到的事,我們幫你做。”那人卻回答說:“好,我付不起旅館的房租。”

那個人就像某些新一代人才,連最基本的事——付房租都做不好,還在那誇誇其談,又怎麼能使別人信服呢?

③逃避責任,找各種理由開脫自己,也是企業新人常見的缺點。因為涉世不深,新一代人才常常害怕承擔責任,又因為剛進入新公司工作,不想留下壞印象,所以新一代人才總采取逃避的態度,找理由開脫自己。

可是新一代人才並不知道,很多時候他們所謂的“理由”在其他人看來並不稱其為理由,他們隻是強詞奪理罷了。

性急吃不了熱豆腐

某員工有個不好的習慣,你已經提醒過他應多加注意,而他也表示已經知道。但是不久之後他又犯了相同的毛病,你因而生氣地認為,提醒他實在是毫無作用。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改掉不良的習慣,雖然比起培養新能力,或讓一個人改變態度,所花費的時間會比較短,但最起碼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長一點的話可能需要一年左右,需要不斷重複地提醒他。因此,你為了員工一時無法改變的壞習慣而生氣,實在是毫無道理的。因為壞習慣已成為對方的生活習慣,他隻是無意識地做出這個動作,根本完全沒有惡意。這一點,你隻要想想自己的情形,應該很容易了解的。

認為隻提醒一次,對方就可以完全改掉不良習慣,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平常你如能心平氣和地用冷靜的態度重複提醒員工幾次,他的壞習慣自然就會消失。如果你認為他無藥可救,這就等於承認本身的失敗。

培育人才是需要耐心的。由於工作和時間的基準不同,所以耐心地等待自然的改變是很重要的。一般的管理者都有性急的傾向,這對於培訓人才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因此,育才的成敗取決於你是否能以時間為基準而把工作和人分開。

育才就像從事農業生產,要花足夠的時間才能完成。同時,也要在各個季節做各種必要的培育。最後,還要耐心地等待它開花結果,一點都不能性急。也就是說,要心平氣和、不斷地培養,並且有耐心地等待植物茁壯成長。用這種方法,因為需花費很多的時間與心思,所以看見開花時就會特別的喜悅。同時,這種培養人才的寶貴經驗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

對下屬不能事事求完美

世界上很少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東西。即使我們自認為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時候,實際上也未必就盡如人們想象的那樣。日常使用的“完美”一詞,往往不過是“很好”、“非常好”的代名詞罷了。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苛求。

領導在管理下屬的時候常犯的一個錯誤即是苛求別人,期望盡善盡美。其實,如果每件工作都以滿分為目標,反而會影響工作效率。常會聽某領導說這樣的話:“好吧,我承認世界上很少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東西,但我追求完美沒有錯吧?”

是的,對於個人來說,追求完美的境界無可厚非,但以這樣的標準要求下屬則勉為其難。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喜歡追求完美,他們往往有強烈的向往,也肯為之努力,不過到後來便變得灰心失望,一蹶不振。而領導苛求百分之百完美的危害還不止於此。

領導管理下屬,要根據對象和具體事物給予適當的評價。有些事必須要求完美,比如,寫收據的時候就必須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確,不能潦草,也不能塗抹。一張貳萬元的支票,如果不在貳萬之後寫上“整”字,看似不錯,卻不能允許這樣的馬虎。凡是諸如此類不是隻達合格標準就可以的事,自然必須命令其修正改進。

但並非每件事都要如此,凡事都有個合格標準,而這個標準和盡善盡美有點距離。就像入學考試的時候,就算是第一流的學校,也不會隻錄取各科都是滿分的學生。所以,如果下屬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要以滿分為目標,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效率。

試想,一個工作人員本來一天可以完成兩份報告,如果領導從百分之百完美的要求出發,要求每個字都像練習書法一樣,行文不僅要清楚,而且要像散文一般,又要求簡潔,如此一來,恐怕一天都無法完成一份報告。少寫幾份報告或許事情還不算太大,但若是大事上也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豈不糟糕?

對每件事都要求滿分,大多數下屬都辦不到的。這麼一來,要指責的事就會很多。有的領導喜歡整潔,看到下屬辦公桌上的東西亂七八糟就皺眉頭;有的領導喜歡樸素,下屬衣著稍有不慎就會被他指責。

領導切記:當你指手劃腳地把所有的人差不多都批評一遍之後,下屬們不過是相視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