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對於奢侈品來說,雖然功能性變得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其精神價值的滿足與產品要素息息相關,可以說產品常常是奢侈品利益定位點選擇相對集中的組合要素,因此保持或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是避免價格戰的有效方法。
第一,減少產品數量,使產品處於稀缺的狀態。1986年上市的愛馬仕鉑金包,是在第五任總裁讓·路易·杜邁(Jean Louis Dumas)與法國女星簡·伯金的一次旅行偶遇中所產生的靈感設計。當時的愛馬仕總裁在飛機上遇到了法國的女歌星簡·伯金,她向總裁抱怨,現在都找不到做工精良又實用的大提包,於是愛馬仕總裁就為她專門設計了這款手袋,並以她的名字來命名。鉑金包最大的特色就是按照頂級皮具的製造工藝,完全用手工精工細作,產量十分有限,不得不采取預定式的銷售方式。這種被視為“十分高傲”的銷售方式可能讓顧客等上數月,甚至2~5年的時間,價格自然是高得令人驚奇,基本款的牛皮、羊皮、豬皮包為七八萬元人民幣,鱷魚皮、鴕鳥皮、蜥蜴皮要20~30萬元左右,如再配上限量版的鑽石鎖頭,就要100萬元以上了。事實上,那些不得不降價的奢侈品,大多是由於機械化的批量生產弱化了產品本身的稀缺性。
第二,提高產品質量,使產品在同樣價格水平條件下價值更大。1998年,鄂爾多斯羊絨衫曾經盲目參與中小企業羊毛衫的降價大戰,結果給鄂爾多斯品牌造成傷害,至今其品牌形象也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其原因,一方麵不是同檔次商品的競爭,羊絨衫價格再低也會比羊毛衫高;另一方麵當時鄂爾多斯羊絨衫質量出現問題,開始起球了,降價更加使顧客堅信“質量出了問題”。正確的做法是:不降價且提高羊絨衫的質量,重新達到不起球的質量標準。這比價格戰和一句抽象而泛泛的“溫暖全世界”廣告語更有效。
第三,增加附加服務,使產品在同樣價格水平下的附加值得到提升。例如高級定製的銷售服務環節等級森嚴,店鋪經理領導著一批精挑細選的服務員,她們出身於上層社會,或是由於家庭變故,或是由於個人興趣來到這裏,她們的名流關係網是她們卓越工作的基石,而她們的修養和氣質大大地提升了奢侈品品脾的附加價值。這些定製服務長期實行專人服務製度,每位新來的顧客都會由一位銷售服務員提供從始至終的服務。
第四,實施差別產品產別定價。企業利潤主要來自價格敏感度較低的顧客群體,為他們推出高質高價的產品;麵對競爭對手的降價大戰,推出中價中質產品滿足價格敏感性顧客的需要。比如前麵提到的鄂爾多斯羊絨衫,麵對羊毛衫的價格大戰,不應該采取跟隨策略降低羊絨衫的價格,而應該推出低價的羊毛衫與其競爭。
(2)提高渠道的附加價值。對於一般產品來說,提高渠道的附加價值有兩種方法,讓顧客購買得更加便利或是讓顧客的購買環境更加舒適。但是,由於奢侈品的稀缺性特征,不能讓人購買得特別便利,否則就會令人感到沒有多少價值,如人們很容易買到的晚報、口香糖、牛奶都是低單價產品。但是,改善購物環境和陳列效果,會增加奢侈品的附加價值。諸多奢侈品賣場,具有藝術博物館式的環境和氛圍,就會讓顧客心安理得地多掏錢。這一點,我們將在“奢侈品的零售管理”一章詳述。
(3)提高溝通的附加價值。顧客願意為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支付費用,即優勢品牌可以產生溢價。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溝通傳播作出的貢獻。這可以通過演唱會票價的例子來說明,一個名角的演唱會的一張票價可以超過1000元,另一個無名小卒的演唱會門票50元也不一定有人看,這不能通過降價解決問題。但是,如果通過轟炸性傳播手段,使這一無名小卒一夜成名,不僅不用降價,反而可以提價。歌星的出場費,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根據他唱得好壞來確定的,而是根據他的名氣來確定的,名氣與歌唱得好壞有關,但與傳播更有關。
2.奢侈品降價的策略選擇
我們說奢侈品采取穩定高價策略是相對的,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也會采取降價策略,而不管競爭對手是否采取了降價策略。降價的時機,一般為處理過時的款式,迎接新產品的推出,或是鼓勵顧客購買新產品而向顧客贈送禮品。前者屬於直接降價,後者屬於間接降價。
(1)直接降價,它是指直接把價格降低。第一,有限商品的降價,由於顧客對價格敏感性不同,所以價格敏感性高的產品適合降價,敏感性低的產品就沒有必要降價,甚至提價。例如,手袋價格敏感性高,麵對對手的降價競爭,可能需要跟進,但是絲巾價格敏感性低,就可以適當提價,把手袋降價的損失彌補過來,這是理想狀態。
第二,有限幅度降價。有時顧客會因為價格太高不購買,逼迫公司降價。但是,降價也絕不是幅度越大越好,價格過低雖然可以使銷售量迅速增加,但是也會使企業無利可圖,理智的選擇是在獲利的價格水平中進行選擇。
(2)間接降價,它是指各種銷售促進的手段,包括優惠券、贈品、有獎銷售、現金返還等。實際上,這些銷售促進手段都是通過非直接降價的方法,達到降低價格的目的,它比直接降價更有利於保護已經樹立起來的品牌形象,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的降價殘殺。當然,過於頻繁地使用也會使已經樹立起來的品牌形象前功盡棄,它畢竟僅僅是短期內提高銷量的工具,對長期銷售的促進效果不明顯。
盡管如此,人們在購買奢侈品的時候,常常需求更加便宜的價格和打折的促銷品,全世界的奧特萊斯都很繁榮就是例證。奢侈品購買者也是精明的購買者,他們熟知奢侈品的價格,會在商店和網上進行價格比較,當然他們不僅關注優惠,也關注得到的價值。因此,在奢侈品櫃台商家常常把價簽隱藏起來。總之,今天的奢侈品顧客關注價值,也關注價格。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高收入女性83%光顧過非傳統店鋪,其中39%去過奧特萊斯,25%從批發商或製造商那裏購買,24%進過減價商店,購買的品牌有迪奧、聖羅蘭、高田賢三、阿瑪尼、普拉達等。
諸多銷售促進手段之間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點,但是也存在著區別,了解其區別對於我們根據目標顧客和市場定位進行相應的選擇至關重要。例如,日常生活用品適合返卷促銷,吸引顧客重複購買;高檔化妝品適合提供配套的贈品,比直接打折的效果好得多,因為直接打折會讓顧客感到產品質量也打了折;奢侈品適合提供免費禮品包裝,因為在中國市場上,20%以上的奢侈品消費是禮品消費,有獎銷售、返券都會降低禮品的價值。
在現實生活中,以上各種促銷工具幾乎都曾經用在奢侈品營銷過程中,特別是香水和高檔化妝品領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企業管理者具有擴大銷售額的壓力,傳統廣告和促銷的6:4例被改寫為4:6,花在終端促銷費用越來越多。對此專家們還是對奢侈品公司提出了一些有意義的忠告:避免陷入促銷的漩渦,保護品牌形象和地位,不斷提升其威望;識別哪些促銷工具可以贏得顧客偏愛,又不會損害品牌形象和資產,從而選擇之。
3.退出該領域
假如一個行業頻繁地爆發低於成本價的價格戰,一個明智的選擇是退出該領域,把投資轉向其他更有前景的行業。這在奢侈品行業並不經常出現,但是當一種奢侈品成為大眾品之後,就會導致降價大戰,最終使利潤消失,行業萎縮。一些傳統老字號消失就是源於這種情況。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我們分別討論了價格戰的價格應對和非價格應對兩種方式,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兩種應對策略是結合在一起應用的:即在價格不變、下降、上升的同時,讓顧客的感知價值或是不變,或是上升,或是下降,不同的組合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總之,依定位進行價格規劃,比依定位進行產品規劃簡單,因為價格方麵給顧客帶來的利益無非是省錢、更高價值或更多價值,價格策略無非就是穩定低價、穩定高價和高低價格。但是,采取哪種價格策略取決於價格是否為定位點,如是要分析定位在價格的哪個方麵,接著要把定位點做到優於競爭對手。如果價格要素不是定位點,要考慮與定位點之間的關係如何,為定位點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是否發動或參與價格戰,如何參與價格戰,也要考慮自己的目標顧客和市場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