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UT斯達康的末路悲歌(1 / 3)

引言

提起UT斯達康,中國的消費者可能並不是十分熟悉,但是提起小靈通,便是無人不知。1998年到2003年期間,小靈通創造了一段不長時間的奇跡,因其作為固定電話的一種延伸,以低廉的價格即可享受到移動通信的服務,因而備受人們喜愛。小靈通技術能夠在中國開花結果,UT斯達康的CEO吳鷹功不可沒。

UT斯達康從2000年開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初期便創下了輝煌戰績,曾經連續17個季度打破華爾街預期。

然而今天,小靈通因無法實行技術升級,似乎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而曾經飽受讚譽的UT斯達康,也因為賄賂蒙古、印度官員等一連串商業醜聞以及在美國因遲交財務報表而屢屢受到證監會的摘牌警告,公司運營陷入了泥潭。同時,吳鷹也從內定的CEO寶座上被董事會否決,黯然地離開了UT斯達康。UT斯達康的失敗,除了其戰略選擇的原因外,對市場環境變化的不敏感,尤其是對美國法律風險的低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UT斯達康的“英雄末路”

小靈通的成與敗

1989年,吳鷹在紐約認識了後來擔任UT首席技術官的黃曉慶。5年後的1994年2月,黃曉慶加盟了由台灣人陸弘亮一手創立的Unitech公司,而當時的陸弘亮正在美國集中精力從事通信軟件的開發。後來,黃曉慶把吳鷹介紹給了陸弘亮,雙方一拍即合。吳鷹與陸弘亮簽署了各持一半股份的合並方案。吳鷹建議陸弘亮將生意做到中國,公司的中國名稱為UT斯達康。

吳鷹和UT斯達康在中國取得成功主要就是靠小靈通技術。這種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問世於日本,後來出於種種原因,在日本逐漸衰落。1996年,時任浙江餘杭市郵電局局長的徐福新,去日本考察時偶然發現了PHS技術的可用性,並迅速回國搞出了小靈通。當時徐福新曾經勸說多家國際通信巨頭,力圖合作開發,但對方均以小靈通技術落後為由,拒絕合作。然而,吳鷹卻看到了小靈通的廣大前景,希望與浙江省餘杭區電信局聯合研發,並多次到浙江調研。1998年,吳鷹斥資數千萬元發展小靈通業務。他重新定義了小靈通概念,並以此說服了信息產業部的官員,讓他們相信小靈通是固定通信業務的延伸和補充,並將該技術賣給了中國的兩家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而此時的中國電信的固定電話業務逐漸飽和,在新建固定電話平均成本高、收益低的情況下,中國電信急切需要一種新的產品,以便與享有移動運營牌照的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競爭。將小靈通作為固定電話的一種延伸,中國電信無須投入新的建網成本,就可以同時提供固定電話與移動通信兩種服務。在電信業格局變化之中,小靈通準確地捕捉到了中國電信的需求。

吳鷹將寶押在了小靈通身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隨著大家對小靈通的了解,其用戶越來越多,截至2003年,用戶已突破了1800萬元。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登陸當天,股價一度高衝到73美元,漲幅達278%,公司市值瞬間膨脹為70多億美元,被納市戴上了“2000年第一季度十佳公司”的桂冠。2002年,美國《商業周刊》評定UT斯達康為全球IT 100強,遴選其為全球成長最快公司。2003年,美國《時代周刊》更是對吳鷹與eBay創始人惠特曼、Google全球副總裁Omid Kordestani、Dell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Kevin Rollins、搜狐總裁張朝陽等14人,給予了隆重的特別報道。

然而,鼎盛時期的UT斯達康和吳鷹沒有想到小靈通的光環會如此快地退去。隨著技術的革新尤其是3G時代的到來,小靈通的銷售越顯吃力。而最致命的是,它因為自身技術的局限,無法進行技術升級,隻能坐以待斃。2005年小靈通市場開始低迷。此間,政府曾三次下令停掉小靈通。UT斯達康的決策層此時有點著急,對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變化的忽視,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因為他們一直將全部精力用在小靈通上麵,而忽略了它的局限性,沒有考慮長遠的企業發展計劃,以至於在其他公司紛紛開發3G等業務時,UT斯達康落在了後麵。

當吳鷹意識到小靈通的前景不明時,又開始著手開發其他項目,然而由於對市場前景的估計不足、戰略規劃的不充分,吳鷹押寶似的投資方式給UT斯達康帶來了很多失敗:巨資砸入3G幾乎血本無歸,謀劃中國IPTV版圖結果前途渺茫,UT斯達康和它的精神領袖吳鷹仿佛無頭蒼蠅,開始到處亂撞。

據信息產業部發布的權威數字,2005年上半年與2007年同期相比,UT斯達康整體利潤上漲31.5%,而2006年上半年,比2005年同期僅僅增長2%。盡管從數字上看UT斯達康似乎仍在增長,但就行業整體而言,預期已很不看好。2005年,UT斯達康淨虧損4.62億美元,2006年淨虧損為1.17億美元,2007年虧損的狀況也未得到任何好轉,還有擴大的趨勢。

遭遇境外“緊箍咒”

小靈通的前景堪憂,已經令吳鷹和其他高層無所適從。美國證券市場嚴格的監管法律又給他們念起了“緊箍咒”,使他們頭痛不已。

2004年7月28日,UT斯達康因為晚一天發布財務報表,且其毛利率由第一季度的28%左右下滑至25.4%,低於原來預期,引起投資者恐慌,當天股價下跌29.31%。

從2004年11月17日開始,購買UT斯達康(UTSI-US)普通股的投資者向北加利福尼亞地方法院對UT斯達康提起了集體訴訟,指責其在2003年4月16日至2004年8月21日的時間段內“發布虛假、誤導性的聲明,人為抬高其股票價格,並因此在股票增發中獲得4.75億美元的收入;上述公司內部人士也通過非法內部交易獲得5600萬美元的收入”。起訴書不但指出公司沒有報告小靈通在中國市場的逐漸萎縮,誇大了其在日本市場的收入預期,還指責公司對自身收入確認的標準缺乏內部控製、獨立董事未能在董事會占主導地位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