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順利實施績效工資的條件研究
高校財務
作者:張國軍
【摘要】從2006年7月開始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悄悄揭開了績效工資的神秘麵紗的一角,但績效工資一直是“隻聽雷聲,不見雨點”,最近隨著各省市紛紛出台具體的政策,績效工資的芳容才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麵前。文章從前提、基礎、關鍵和保證等幾個方麵對績效工資順利實施的條件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校;績效工資;條件
2009年9月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明確了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基本原則,決定從2010年1月1日起對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共分三步實施:第一步從2009年1月1日起先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第二步從2009年10月1日起,在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第三步從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業單位實施。2012年4月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江蘇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印發省直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辦法的通知》(蘇人社發〔2012〕142號)文件。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式開始實施績效工資。本文所述的績效工資的實施是自2006年7月起進行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要環節。此次收入分配製度是解放以來改革跨度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其成敗與否關鍵在於績效工資能否積極穩妥地實施。高校績效工資對於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高校核心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李佳林、李振林,2011)。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探討順利實施績效工資的有關條件。
一、崗位設置是高校順利實施績效工資的前提
高校崗位設置是高校人事製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高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前提。2006年人事部發布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及其實施意見,明確把崗位設置管理作為當前事業單位人事製度改革的首要任務(王學軍,2010)。
2006年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後的工資體係明確為崗位績效工資製度,可見崗位是順利實施績效工資的前提。根據文件規定,高校的崗位將分為三類:專業技術崗、管理崗、工勤崗。專業技術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專業技術崗位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技術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適應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與提高專業水平的需要。管理崗位指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的工作崗位。管理崗位的設置要適應增強單位運轉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工勤技能崗位指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後勤保障、服務等職責的工作崗位。工勤技能崗位的設置要適應提高操作維護技能、提升服務水平的要求,滿足單位業務工作的實際需要。根據事業發展和工作需要,經批準,事業單位可設置特設崗位,主要用於聘用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等特殊需要。三個崗位均實行最高等級控製和結構比例控製。不同的崗位反映不同性質的工作、職責、任務,不同等級的崗位對應不同的聘任人員的經驗、能力、資曆和任職條件。不同類型的崗位所對應的崗位工資也不相同。因此,崗位設置應以各項工作的需求與目標任務為基礎,以調動各類人員工作熱情為目的,是實現崗位績效工資管理的前提條件。
二、考核辦法是高校順利實施績效工資的基礎
績效考核指標體係、成果評價機製,是績效工資實施的基礎。實行績效工資製度,首先是要建立起細致可行的激勵機製、獎勵機製。崗位設置完成後績效工資實施前重要的工作就是結合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及工勤技能崗位的特點和工作目標,製定出科學合理的、適合自身特點的,同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辦法。比如:對教師崗位側重考核教學質量、科研成果、論文著作水平,對實驗、工程教輔崗位重點考核輔助教學、準備實驗、工程設計、研發等工作的完成情況和質量,對管理崗位重點考核崗位重要程度、工作質量、崗位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工勤崗位重點考核崗位技術含量、操作技能、服務水平質量等。
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考核辦法不能光對個體進行考核,還要在對個體考核的基礎上加強對團隊的考核;在完成教學工作量的基礎上還要對完成的教學工作質量加強考核;在強調科研工作的同時還要著眼科學研究層次的提高以及科學研究對社會生產和教學工作的促進和提高;在定量考核的基礎上適當考慮定性考核,以便順利開展各級部門的社會工作;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對部門的目標考核,以充分發揮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績效工資的實施建立起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