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高校財務
作者:孫琪華
【摘要】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方式和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校財務部門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就財務信息化建設做了有益的嚐試,開辟了以信息化為特色的發展之路。文章回顧了蘇州大學財務信息化建設曆程,分享在財務信息化建設中的幾點體會,並就今後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作進一步思考。
【關鍵詞】高校;財務信息化;思考
一、引言
2011年9月9日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財會〔2011〕19號)要求“全麵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為會計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供助力”。“加快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步伐。進一步推動企事業單位整合提升內部信息係統,逐步實現會計基礎工作信息化、會計準則製度信息化、內部控製信息化、財務報告與內部控製評價報告信息化等,為對外報告和內部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決策支持。”
2013年4月15日教育部《關於開展“教育經費管理年”活動進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經費的通知》(教財〔2013〕3號)中要求“推動信息化建設。各地要建立並不斷完善教育經費基礎信息庫;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扁平化網絡管理係統;要建設經費監管信息係統,加強對學校財務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全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方式和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財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用好管好教育經費的任務更突出,要求更迫切,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財務核算與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高校財務信息化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為了適應高校教育環境的變化與要求,財務信息化建設已成為高校財務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發展方向。近幾年高校財務部門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就財務信息化建設做了有益的嚐試,開辟了以信息化為特色的發展之路。蘇州大學財務處在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致力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財務管理與服務能力。
二、蘇州大學財務信息化建設及成效
(一)蘇州大學財務信息化建設回顧
蘇州大學財務信息化建設曆經會計電算化(1990年)到財務信息化的建設過程,按時間順序,已經建成的係統有:1990年財務係統、海天收費係統,1998年天翼財務係統,2005年無現金報賬係統,2007年財務查詢係統,2009年薪酬發放與管理係統,2010年薪酬批量支付係統、國庫無現金報賬係統,2011年天翼財務係統4.0、網上預約報賬係統,2012年網上繳費平台、實驗動物成本核算管理係統。2013年正在建設的係統是“物流化”預約報賬係統、實驗材料核算管理係統和校內對公結算平台。(孫琪華,2013)
(二)蘇州大學財務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1.會計核算方麵
1990年啟用單機版財務係統,1998年運用天翼財務係統,2005年研發與運用“報賬通”無現金報賬係統,2009年運用薪酬發放與管理係統,2011年運用天翼財務係統4.0、天翼財務係統4.2版等,通過這些係統的研發與運用,實現了會計憑證錄入、記賬、報表等會計基礎工作信息化。將會計核算、經費限額控製等有效地納入項目管理中,使會計科目核算與項目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
2.資金管理方麵
通過“報賬通”無現金報賬係統、網上繳費平台建設,實現了資金零現金收付。在無現金報賬方式下,各經辦人報銷費用財務部門不支付現金,通過無現金報賬係統直接將錢轉入報銷人銀行卡;各種零星收款業務財務部門也不收現金,通過網上繳費平台由繳費人通過銀行卡繳納。所有收、付款業務都不涉及現金,實現了現金零庫存管理,徹底避免了現金保管和周轉過程中不可預見的風險,確保了資金安全。
3.成本管理方麵
通過實驗動物供、產、銷成本核算與信息一體化管理係統建設,實現了實驗動物管理與財務核算一體化。改變長時間以來實驗動物生產部門不計成本及成本無法控製的現象,將動物的生產、管理過程與財務核算係統無縫對接,對實驗動物生產、包裝、運輸、消耗、損耗、廢棄物處理等采用全成本核算,既有利於控製實驗動物的成本,又為出售實驗動物合理定價和教學、科研領用動物成本的結算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