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視角下的高校支出結構探析(2 / 3)

(二)一般保障性支出比重大,發展建設經費投入不足

按支出的剛性需求,將各支出指標進一步細分,可以分為必須支出的保障性支出和選擇性支出的發展建設性支出兩類。一般來說,保障性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越小,學校的經費就越寬鬆,學校的理財自主性就越強。進一步深入分析可以看出,2008—2012年省屬高校中人員支出和一般公用支出,也就是一般保障性(基本人員和公用)支出的比重相當大,占事業支出的82.13%,而基本建設(含基建貸款利息)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中房屋建築物購建、基礎設施建設等用於發展建設支出的比例僅為17.87%,特別是基本建設(含基建貸款利息)支出的比重僅為1.97%。這與廣東省高等教育仍處於規模擴大和質量提高並重的發展階段,基本建設任務普遍很重的實際不符。由於建設經費投入不足,相當數量的高校通過銀行貸款方式融資用於發展建設,引起不容忽視的財務風險問題。個別高校債務利息支出占比較大,負擔重,如某高校負債規模已超過年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的若幹倍,每年貸款的利息近4 000萬元,占總支出的10%以上。

(三)教育事業支出逐年增加,但生均支出增長速度較為緩慢

2008—2012年廣東省38所高校的事業支出、人均基本支出、生均基本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事業支出平均每年增長9.4%,人均基本支出平均每年增長7.04%,生均基本支出平均每年逐年增長2.91%,人均基本支出增加速度是生均基本支出增長速度的2.42倍,廣東省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的規模效益逐步體現。但是,省屬高校生均基本支出的增長速度與近5年來全國高校生均支出平均增長超過10%的速度相比,顯得較為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從2004年實行省屬本科高校生均定額撥款預算管理到2011年末,高校生均定額撥款標準僅在2009年提高了300元/生·年,高校生均定額撥款增長緩慢。

五、不同類型高校支出結構特征差異和原因分析

(一)支出結構占比存在差異,高等職業院校人員支出占比最高

不同類型高校(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院校和成人高校)的支出結構占比存在差異性,表現為人員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基本建設和債務利息支出比率等支出結構指標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從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的比例看,人員支出占比從高到低為高等職業院校(49.71%)、普通本科高校(47.88%)、成人高校(41.19%);公用支出占比從高到低為成人高校(53.82%)、普通本科高校(50.25%)、高等職業院校(48.87%)。產生支出結構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收入結構看,高等職業院校是三者之中獲得科研經費收入、辦班培訓等其他收入最弱的,在收入來源較窄的情況下,人員經費作為最大的保障性支出的比例也就最大,而成人高校辦學較為靈活,辦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大,工資福利等人員支出占比較少;二是近5年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和成人高校的發展建設投入相對較高,拉低了人員支出的比率。

(二)生均支出存在較大差異,反映不同類型高校生均成本差異

不同類型高校的人均基本支出、生均基本支出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成人高校2008—2012年的人均基本支出最大,而生均基本支出從高到低為:普通本科高校1.19萬元、高等職業院校1.04萬元、成人高校0.35萬元。深入分析發現,不同專業類型高校的生均支出也存在較大差異,其中美術、音樂等藝術類本科院校由於小班教學、學生規模少,生均基本支出是所有專業中最高的,達到2.17萬元,是普通本科高校生均基本支出的1.82倍。生均基本支出的差異是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學生培養成本高低差異的直接反映,也是進一步細化專業分類撥款,提高完善省屬高校生均撥款預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

(三)生均基本支出增長存在較大差異,高等職業院校預算管理體製亟須完善

2008—2012年,不同類型高校生均基本支出增長變化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成人高校由於生均投入基數小,生均基本支出平均增幅最大(8.39%),其次是普通本科高校(2.91%),高等職業院校的生均支出增幅最小(1.03%)。生均基本支出的差異折射出不同類型高校預算撥款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差異。目前,廣東省普通本科高校基本按照生均綜合定額撥款預算,而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仍采用基數加增長的預算管理模式,後者的經費撥款不能隨著學生規模的增長而增長,經費撥款的撥款速度遠低於學生規模的增長。由此可見,高等職業院校預算管理體製亟須完善,以滿足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