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建立和保持企業與目標市場的互利交換關係,而對某些項目進行規劃、實施以及控製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企業營銷管理。實際上,營銷管理就是需求管理,它要求管理者對需求的水平、時機和性質進行有效的調解。企業在實施營銷管理過程中,經常需要以提前設定好的市場需求水平作為參考,但是,這樣的需求水平可能跟實際的市場需求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企業營銷管理者為滿足市場需求,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情況製定不同的營銷管理對策。
企業營銷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包括很多方麵,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到。強調團隊合作並且強調供應鏈的營銷政策才是好政策。營銷管理者在推行政策時應特別注意以下五個主要方麵:企業、消費者、經銷商、終端、銷售隊伍。要讓企業營銷管理工作有效地運轉下去,就必須滿足這幾個方麵的需求。
營銷管理重在控製過程
公司在進行營銷管理工作時,往往隻看重結果不在乎過程。我們常常能聽到營銷主管給業務員灌輸這樣的思想:“隻要你能賣出去就行,我才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呢,公司要的是銷售業績。”這就是典型的“結果導向”觀念。
企業做任何工作都要求得到結果,但過分關注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有時是適得其反的。在現代市場營銷的大環境中,“結果導向”變得越來越不講道理,因此遭到市場的排斥。隻看結果不管過程的營銷管理觀念是不理智的,如若營銷主管對業務員做出這樣的要求,那麼他所希望達到的業績通常會變為空談。
其實,營銷管理工作應該重點關注過程管理,把過程控製好了,也就等於控製了結果。我們都知道結果是在過程中產生的,正像“因果報應”一樣,好的過程會贏來好的結果。
“黑箱操作”和“過程管理不透明”的現象在現代營銷管理中是非常可怕的,它們最終會導致過程管理失去控製,如此一來,結果的失控也就成為了必然。
案例
在海爾集團下屬的一家小公司,駐外營銷人員隻有40多個,公司總部的營銷主管卻有4名,這樣的人力安排看起來似乎不太合理,但公司高層有他們自己的道理。
這四名營銷主管專門用來控製業務員的營銷過程。每天早上8點,營銷主管們必須打電話給業務員,核實他們是否已經到達指定的地點開展營銷工作。每天傍晚5點到6點之間,業務員必須和各自的主管聯係,把一天的工作成果彙報給上司。內容要盡可能的詳細,包括:在什麼地方拜訪了哪些客戶,客戶們提出了什麼要求,客戶的姓名、地址、電話等。
主管們把這些信息搜集起來,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抽查,調查業務員彙報的信息是否屬實。像這樣的“營銷日記”,業務員們每天都要寫,在他們回到公司總部申請財務報銷或述職時,主管們要對其“營銷日記”及各項票據逐一核定,最後才能決定是否報銷。
點評
營銷管理最終的成敗,取決於企業所采用的營銷管理方式是“結果導向”還是“過程導向”。當然,我們不能完全反對“結果導向”的管理方式,這種方式有時也能起到控製作用。但實際上,由於結果是具有滯後性的,所以“結果導向”的控製往往都隻是“亡羊補牢”罷了。今年的銷售業績表現良好,也許是業務員們去年努力的結果,而今年的營銷努力可能會拖到明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有所體現。
因此,在現代企業營銷決策中,企業管理者們必須以最新的市場信息作為決策的依據。隻是單純地根據“營銷結果”進行營銷決策或是進行營銷管理,顯然是行不通的。
了解顧客的需求
匈牙利有一位出色的質量管理顧問,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秉承著一條宗旨,為他所效力的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認為,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的經營下去,取決於企業對顧客的要求是否有較為全麵的了解。
懂得別人需要什麼,你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而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你才能獲得全部的成功。
消費者在決定采購之前,通常要看這種產品是否具備了四個要素:
了解、需求、相信和滿意。當這四個條件都能滿足的時候,他們才會購買。作為成功的經營者而言,要采取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生產和營銷模式,首先應該全方位了解和掌控顧客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時刻謹記采購四要素。
隻有及時且充分地了解顧客的需求,企業的經營才能做到有市場針對性。有了這方麵的準備,才能創造出新的產品以及經營方式,才能保證在市場競爭中別具一格,讓消費者時常有意外的驚喜,也會給企業帶來新的商機和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