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是財富的基礎,揮霍會讓財富遠離你
提起富豪的生活,人們總免不了想到奢華氣派的景象。的確,商賈巨富過著悠閑享樂的日子是不足為奇的,但並不是每個富豪都願意過這樣的生活,李嘉誠就是一個喜歡簡單節儉生活的人。成由勤儉敗由奢。勤與儉是積累財富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麵,對於一名企業家而言尤為重要。在李嘉誠看來,創造財富的快感不是奢靡的生活所能代替的,作為一個商人,最重要的是利用財富去造福社會,而不是去填飽自己的私欲。
李嘉誠從小塑膠廠白手起家,經過 30多年努力奮鬥,逐漸成為香港地產業的龍頭老大,成為香港首富。但至今他仍居住在結婚前購置的深水灣獨立洋房裏。李嘉誠有兩艘遊艇,已經使用了許多年,如今看來也並不豪華。李嘉誠的衣著也一直非常樸素:經常穿不是名牌、款式也比較陳舊的黑色西服。李嘉誠自己曾說過:“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在公司,李嘉誠每天都與職員吃一樣的工作餐,巡視工地時,他也總是與工人們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盒飯,所以工人們也總是與他同心同德。
李嘉誠的生活不但離奢侈這個詞很遠,甚至稱得上是艱苦樸素,他不抽煙、不喝酒,也很少跳舞,唯一“高檔”些的嗜好就隻有打高爾夫球而已。
可以說,李嘉誠多年來一直過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有時甚至比好多普通人還普通。1995年 8月香港《文彙報》刊出有關李嘉誠的訪談錄。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述:“就我個人來講,衣食住行都非常簡樸、簡單,跟三四十年前沒有分別。”李嘉誠說過:“我的生活標準甚至還不如 1962年的生活標準。我覺得,簡樸的生活更有趣。”這不是故作高姿態,而是李嘉誠生活的真實寫照。
李嘉誠雖是香港首富,世界富豪榜中的人物,但窮奢極侈之事,我們卻無法在李嘉誠身上找到一絲痕跡。李嘉誠說:“錢可以用,但不可浪費。”誠然,李嘉誠的財富並不是單靠節省積攢而得來的,但是他的節儉作風,無疑是長江實業迎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績的重要原因。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李嘉誠是一個守財奴,太過吝嗇,但從他多次慷慨捐贈於各項教育及公益事業的實際行動上可以看出,富而不奢、崇尚節儉隻是李嘉誠先生對個人生活的要求,是他個人生活的一種自律,是對欲望的一種克製,是經商必備的自製。
一位控製著巨額資產的企業領導人,一位擁有 10多萬員工的首腦人物,以一種超人的自律精神,勸導著人們千萬不要浪費。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自製,就是要克服欲望。自製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美德,在一個人成就事業的過程中,自製也可助其一臂之力。有所得必有所失,這是定律。因此,一個人要想取得並非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自製可以說是努力的同義語。
實際上,自製不僅僅是在物質上克製欲望,對於一個想取得成功的人來說,精神上的自製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畢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成功甚至是盡善盡美地克製,但精神上的、意誌力上的自製卻非人人都能做到。
一個成功的人,其自製力表現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製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應做的事,他強製自己去做。做與不做,克製與強製,超乎常人性情之外,就是取得成功的因素。
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這話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來自於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問題,是自製力的問題。
商人與錢打交道,更要和欲望戰鬥,與各種利益紛爭相伴。經商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戰勝自己在這些方麵的貪念。懂得節儉,其實就是對個人欲望的一種克製,是經商成功的內功修煉方法。
真正的光輝,往往閃爍於常人的見識中;訣竅的靈光,也頻頻顯現於日常的生活裏。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務必戒奢克儉,節製欲望,隻有有所棄,才能有所得。
節約的都是利潤。一個不懂節儉的商人,就不懂得如何創造財富,也難以累積財富。許多巨賈富豪戰勝了個人的貪欲,保持著節儉的習慣,這是經商成功的內功修煉方法。
其實,想想也不奇怪,李嘉誠早已經功成名就,根本不需要炫耀什麼衣飾和身份了。他的成功和聲望,來自於每一次的作為,以及榮耀背後的那一份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