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有錢大家賺,懂得與人合作(3)(2 / 3)

真正高明的投資家並不是一味地“撈”錢,還必須懂得“利益共享”,說白了也就是“人情投資”。有人說“利益共享”不就是“有錢大家賺”嗎?在商言商,皆為利來,你把錢讓別人賺了,豈不是自己就要賠本?這與投資為利潤的宗旨相悖。李嘉誠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這也是一種“投資”,其回報率不亞於投資股票或者實業。你分一些利益給合作夥伴,對方必然“投桃報李”,有了賺錢的好機會必然叫上你;你分一些利益給下屬,下屬必然對工作兢兢業業,你的付出能讓你獲得更多的財富。另外,投資公益也是一種回報率很高的“投資”,它“賺”來的不僅是名聲,還有更多實惠。

作為一個理智的商家,就一定要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創富上,而不是過於摳門。如果與夥伴爭小利,眼睛死死盯在眼前的利益上,一方麵會因把精力耗於此種競爭而無精力去“造大勢”;另一方麵會因爭小利而得罪周圍的同行,樹敵過多,被人聯合而攻之。

現代商業競爭非常厲害,商家要想在市場上站住腳,除了信譽、質量、態度外,還要有吸引顧客的本事。有些商人做生意的時候,經常把某些商品價格壓得很低,即使不賺錢,隻要能吸引顧客,就可以在別的方麵得到補償。看似吃虧,卻是為了以後賺大錢。李嘉誠總是說:“要照顧對方的利益,這樣人家才願與你合作,並希望下一次合作。”做人的成功,讓李嘉誠財源廣進。

試想一下,在一項業務合作中,如果雙方都拿 50%的利潤,這個活動可以很好地進行下去,因為雙方都感覺到自己的 50%是應該拿的。但如果一方隻拿40%,而願意把利潤的 60%都讓給對方呢?這樣在短期內或許會吃虧,但從長遠看呢?你的贏利是什麼呢?

答案不言自明,長期合作的收益遠遠比一次合作的收益要高得多,有著良好的信譽,在行業中有幾家關係穩定的合作夥伴,是事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障。對生意人來說,懂得讓利,在利潤分享上大方一些,才能贏得合作,讓生意長長久久。

若要取之,必先予之

李嘉誠說過:“如果一單生意隻有自己賺,而對方一點不賺,這樣的生意絕對不能幹。”意思是,生意人應該利益均沾,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合作關係。相反,隻顧一己利益,而無視對方的權益,隻能是一錘子買賣,自己將生意做斷做絕。

因此,做生意千萬不要“鐵公雞一毛不拔”。相反,要經常讓些小利給別人。讓小利於別人,眼下像吃了點虧,但從長遠觀點看並非吃虧。

事實上,讓小利於別人,別人不僅不會因爭利而與你敵對,反而會生出感激之情,信任於你。取得別人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而取得同行的信任就更為重要。信任你的同行不僅不會讓別人拆你的牆腳,關鍵時刻還會幫你一把。即使不能幫你,至少也不會落井下石。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個青年經營家庭用品郵購。他有個“一美元商品”的想法。他先在發行量最大的婦女雜誌刊登他的廣告,所登的商品都是有名的大廠商生產的,而且隻賣一美元,可以說是物美價廉,所以雜誌一經登出,訂單就多如牛毛,使他喘不過氣來。他並沒什麼資金,這種生意也不需要資金,客戶彙款一來,就用收來的錢再去買貨就行。但是廣告中大約 20%的商品進貨價都超出一美元,60%的商品進貨價剛好是一美元。很顯然,顧客越多,他的虧損就越多。但他用另一種方式來補償。寄商品給顧客時,他會附帶寄去 20種 3美元以上 100美元以下的商品目錄和圖解說明,再附一張空白彙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