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雖然賣一美元商品有些虧損,但他是以小金額的商品虧損買大量顧客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顧客就不會對比較昂貴的東西懷有戒備之心。如此昂貴的商品不僅可以彌補一美元商品的虧損,還可以獲取不小的利潤。就這樣,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一年之後,他設立了一家 AB郵購公司。又過三年後,他雇用了多個員工,銷售額達到 5000萬美元。
這位青年這種釣大魚的辦法,有著驚人的效果。他起初一無所有,但他懂得“若想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若想別人心甘情願地花大錢在你這裏,必須先給予他一些小恩小惠,使他對你信任和忠誠,這便是一個吃小虧賺大錢的絕好例子。小利不舍,大利不來,這是經商的定則。生意人不要隻局限於眼前的利益,更要看到長遠的前景,善於在分享中贏得合作機會。
有一年,著名的美國麥凱公司要興建一座新廠房,當時它還隻是一家小公司,新廠房興建需要 25萬美元,而公司手頭隻有 17.5萬美元。他們向銀行尋求幫助,但因為公司規模太小沒有可以作為抵押的資產,銀行不肯貸款給他們。但廠房必須要建,可沒有資金怎麼辦?廠房如不能按期完工,新項目也不能按時投資生產,公司會遭受很大損失,將影響公司的長遠利益。
公司老板哈維·麥凱傷透了腦筋。後來冥思苦想,他終於想出了一個新辦法。他找到一個建築商,對他說:“我保證如果你以
17.5萬美元幫我把廠房蓋好,我會成為你最好的業務員,在接下來的五年之內,我會充分運用各種人脈關係,替你找到至少五樁大生意。我有不少朋友正處於類似的擴展階段,而我是他們之中首先行動的人,他們冷眼旁觀,希望我為他們探路摸索,好省下他們的資金和精力,得到現成的經驗教訓。所以等我蓋好廠房後,他們會對我言聽計從。你想想五樁生意可比我這一件好多了。”剛開始,建築商對他的話半信半疑,後來麥凱找來一些同行,他們證實了麥凱所說的是事實。建築商也從多方打聽到麥凱公司確實是一家很講信譽的公司。於是同意了麥凱的請求,但還是討價還價。首先,他們要收 2.5萬美元,其次,要麥凱先替他找好兩樁生意,麥凱仔細想想也隻好如此,而且籌措 2.5萬美元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於是雙方達成了協議。
困難之中,麥凱想出了解決困難的好辦法,這一辦法不僅使麥凱公司節省了17.5萬美元資金,還使得廠房如期完工,新項目也
按時投產。麥凱公司的經濟狀況逐漸好了起來。
在投資運營中,常常會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這個時候除了借助於銀行貸款和他人幫助之外,可以從自己的合作方入手,尋找有力援助。從對方的利益出發,實行利益交換,常常能解燃眉之急。此外,我們還要明白,做生意的本質就是合作,要時刻注意合作夥伴的利益和訴求,要讓合作夥伴擁有足夠的回報空間。在任何一個行業中,如果能有兩家公司保持比較好的合作夥伴關係,這兩家公司都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麵。合作夥伴之間的活動對雙方都有利是雙方保持穩定合作的基礎,這就需要雙方的任何一方都多為對方著想,多考慮對方的利益。如果隻是想著自己多得到一些利益,而讓對方少得到一些利益,這種合作關係必將走向破裂,受害的是合作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