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財富靠機遇,機會來時要夠快夠狠(1)(1 / 3)

想吃魚,你要先準備好魚竿

機會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對於準備工作的重要性,那些成功人士的感受會更為深刻。李嘉誠坦言:“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去做。長久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 5分鍾後宣布有台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正因為李嘉誠對待任何事都有厚積薄發的準備,所以每當機遇來臨時他總能果斷地抓住,並取得比他人更大的成績。

其實,機會敲門的次數比人們意識到的多得多,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沒有抓住,可能是因為你根本沒意識到那是機會,或還沒有能力去抓住它。這就猶如當你麵對一桌豐盛的佳肴時,你才發現你沒有健康的胃來享用它。這一點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尤甚。

年輕人總是容易心浮氣躁,做事眼高手低,不願安下心來認真學習知識和技能,唯有到找工作處處碰壁時才發現自己的淺薄和無能。事實上,如果你不為成功做準備,想要把握住降臨給你的機會是非常困難的,隻會使得機會在你身邊擦肩而過,而你隻能眼睜睜望著大好機會流失。

一次,詹姆斯與一些好朋友去加拿大旅行,當他們準備釣魚工具時,詹姆斯堅持要買一根重型的釣魚竿和線軸。朋友們看見他的新釣具時,跟他開玩笑:“你打算捉一條鯨魚回來吧?”詹姆斯卻毫不理會這些聽起來要打消他信心的言辭。

在釣魚過程中,一個人的漁線被生生掙斷了,那人抱怨說他應該準備重一些的釣具。不久,詹姆斯的線突然被拉緊了,是一條肥美的大魚!他費了好大勁才把豐盛的戰利品拖上了船,一條 15千克重的大家夥!朋友們都肅然起敬。詹姆斯的故事教給我們一個道理:如果你想釣一條大魚,那你要先準備好釣大魚的工具。

如果你誌在釣一條大魚,你就必須像詹姆斯那樣為那條可能出現的大魚做好充足準備。否則,機會就成為一條溜走的大魚。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想釣大魚吃的人,所以他要比別人準備得更多、更充足,付出多出常人百倍的努力和汗水。他把手中的魚竿打磨得最為結實耐用,待到大魚咬住魚鉤,他隻需用力將它拉起,這條大魚就乖乖地收入囊中。

談及早期的曆練,李嘉誠總是對當推銷員的那段經曆如數家珍。他認為當推銷員為他經商做了充足準備,使得他日後能在商界遊刃有餘。

17歲那年,渴望成功和財富之心驅使李嘉誠毅然辭去茶樓的工作,自己到一家塑膠廠當上了推銷員。從許多成功商人的經曆中,我們不難發現,對於一位生意人來說,做推銷的經曆是必不可少的,按照李嘉誠的說法那就是“推銷是商人成功的基本素質”。

李嘉誠認為,推銷的過程正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從加入推銷員行列開始,你就要在推銷實踐中去學習推銷方麵的各種知識,去掌握如何同各種不同的客戶打交道。一點一滴地積累,不斷增長經驗和技巧,以及對市場的判斷力,這些都是成功經商或創業的關鍵因素。

一段時間過去了,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適合推銷,而且有更大的潛力。許多次,李嘉誠可以憑著自己的直覺判斷出麵對的客戶是什麼類型的人物,並且能夠從客戶的一舉一動當中洞悉客戶的心理和性格。

從此以後,李嘉誠便著力鍛煉自己在判斷客戶上麵的才能,而這些才能最終成了李嘉誠創業的無形資本。他在推銷生涯中善於發現,善於總結,培養了非凡的察言觀色的能力和準確的判斷力,使得他在經商之路上大放異彩,為他日後成為華人首富夯實了基礎。

做好推銷員其實就是為經商打基礎的過程,隻有把基礎打好,才能以推銷員這個人生角色為跳板,去辦公司、去當老總、去搏擊商海,從而開創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釣到那條屬於自己的大魚。否則隻能是白費心思,浪費了魚餌,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小細節往往能帶來大機會

當今,許多人為了賺錢而絞盡腦汁,但李嘉誠為我們道出了創造財富的方法——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俗話說,財富不會主動送上門來,要想成功,就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裏發現新的商機。在各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大多數商人都麻木不仁,感到無所謂,一切順其自然,因而許多機會在不經意中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