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穿了件像樣點的衣服,又去找老板。當時老板並沒有表態,但我知道,隻要我堅持還是有希望的。於是第二天,我買了一些水果,租了輛‘的士’打算跟蹤到他家賄賂一下。當我第四次跟到他家時,老板看到我笑著將我讓進了家門。老板說他知道我跟了他幾天,還說在我之前找他的人有幾十個,但沒有一個像我這樣有恒心。於是,他當場決定叫我明天就到超市門口賣水果。
“我終於有了固定的銷售點,水果生意也很好。一年後,有位老頭找我說香港人喜歡中藥,賣中藥更好。我不懂中藥,就和老頭合夥賣中藥。這樣生意越做越大。後來上步食街開業,我有了本錢,也抓住了這次機會,在裏麵開了間餐廳。深圳人都知道上步食街的生意紅透全深圳,我當然也賺到了錢。現在我名下還有房地產公司、實業公司……”
追逐財富的道路,從來就不會是一片坦途,這就是為何我們身邊追逐財富的人多,而獲得財富的人少的緣故了。但是,財富也絕非遙不可及的,追尋那些成功者的足跡,我們總會發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吃得了苦。落寞時耐得住,失敗時熬得過,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裏咽,忍著痛和累一步步堅持,最終堅持到了成功到來的那一天。
中國有句古話說:要以苦作舟。吃常人難以吃的苦,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這才是成大器的途徑。實際上在每個光彩顯赫的人背後都是一段漫長的等待和熬煎,隻不過他們成功的光環籠罩了一切,使我們看不到他們背後的陰影而已。
人家做 8個小時,我就做 16個小時
在回憶自己年少時的艱辛時,李嘉誠說過這樣一句話:“我 17歲就開始做批發的推銷員,就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了,人家做 8個小時,我就做 16個小時。 ”
我們有理由相信李嘉誠先生說的話是事實,因為僅僅一年之後,年僅 18歲的他就被提拔成了經理,而與他一同進入工廠的人,大多還是幹著推銷員的工作。李嘉誠之所以能夠在眾人當中脫穎而出,靠的是他多於別人一倍的付出。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發,那就是想要獲得額外的回報,你就必須有額外的付出。
英特爾公司的傳奇總裁安迪·格魯夫是一位偉大的成功者,是一位財富的創造者。在他的財富人生中,他始終堅持一條原則,那就是比別人付出的更多。
1982年,美國經濟進入嚴重的滯漲當中,全國經濟形勢惡化,英特爾公司也陷入止步不前的狀況中。為了緩解公司的壓力,格魯夫推出了他“臭名昭著”的“125%的解決方案”,格魯夫有悖於人情地要求自己的雇員必須發揮更高的效率,以戰勝咄咄逼人的日本人。
緊接著,格魯夫又推出了“遲到登記表”製度,規定公司員工每天至少工作 10小時,所有在早上8:10以後上班的人都得簽下大名。
但是,需要補充一點的是,在格魯夫苛刻地要求下屬的同時,他自己首先做到了他要求的一切。下屬的工時加長了,格魯夫的工作時間要比員工還長,下屬的效率提高了,格魯夫的工作效率比下屬還高。而一天上午,當《紐約時報》的記者來到英特爾總部采訪的時候,他們居然看到格魯夫在簽到簿上的簽名。
付出、付出、更多的付出,這就是格魯夫取得成功的秘訣,正是有了這樣一群努力工作的“瘋子”才使得英特爾公司能夠在整個經濟惡化的形勢下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長率,使得格魯夫能夠成為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成功典範。
對於每個人的未來來說,今日的付出都是明日財富之路的保障。無論是從付出換取的報酬來說,還是付出所能夠給個人帶來的提升來說,付出都是在給未來增加籌碼。籌碼越多的人,博到大注的機會當然也就越大,平日裏沒有積累籌碼的人,即便是穩贏的賠率,也是不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