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訓基地建設將趨規範。實踐證明公務員培訓規模偏小、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培訓資源部門所有、地區分割。因此,按照政府宏觀調控與引入市場競爭相結合的原則,優化培訓資源配置迫在眉睫。
一些地區的經驗顯示,開展公務員培訓,培訓基地必不可少。而目前的不利形勢是,各種培訓基地名目繁多,資源重置嚴重。為有效整合這些基地資源,國家人事部擬篩選出一批信譽好、質量高的培訓機構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基地,同時鼓勵高等院校創辦公務員培訓基地。據了解,國家人事部還將在全國確定10個左右國家級公務員培訓示範基地。對政府部門委托施教機構承辦的每期公務員培訓班,有關部門都要進行質量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評價培訓施教機構的重要依據。
(2)培訓質量高低,師資是關鍵。為不斷提升任課師資的水準,人事部門已開始著手建立公務員培訓教師到機關掛職鍛煉製度,即從高校、黨政機關和企業等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建設一支專兼結合、以兼為主的培訓師資隊伍。目前,全國公務員培訓師資庫正在籌建之中,各省級人事部門也將建立本地區的師資庫,以實現師資共享。
(3)培訓與使用相結合。針對“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為使培訓避免走形式、搞“花架子”,切實發揮功效,國家人事部將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以能力和工作業績為導向的用人機製,引導公務員注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激發公務員自覺學習、積極參訓的內在動力,做到自覺求學、競爭參訓。逐步做到“不經培訓不上崗,不經培訓不任職,不經培訓不提拔”。這就意味著,今後新錄用公務員不參加初任培訓或培訓成績不合格的,不能任職定級。與此對應,任職培訓與任職試用期也將有機結合,凡在任職前沒有達到培訓要求的,必須在試用期內接受任職培訓,否則不予正式任職。
(4)在培訓管理上,人事部門也將從嚴要求。一個明顯的信號是公務員培訓登記製度已經實行---加強培訓證書管理,建立學習檔案製度---把公務員參加培訓的情況記入本人檔案,作為公務員考核和使用的重要依據。國家人事部有關負責人特別指出,對按規定應接受培訓而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培訓或培訓成績不合格的公務員,年度考核不能評為優秀。
本章重點
1.培訓的特點和意義。
2.培訓的類型。
3.我國公職人員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
培訓、任職培訓、培訓機構
思考題
1.培訓的特點是什麼?
2.公職人員培訓的類型有哪些?
3.我國公職人員培訓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
案例研究
我國官員培訓產生變革各地選拔高素質人才留洋2001年年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舉辦海外培訓班的構想。事實上,這個龐大的培訓計劃,是由中組部幹部教育局直接推動的。
2003年1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以及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三方共同敲定培訓計劃。這項計劃被外界稱為是針對中國官員的“最大規模的海外培訓計劃”。計劃的具體內容是:三方將在以後的5年內,共同持續開辦針對中國政府官員的“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MPA),每年一期,每期為中國政府培訓60名左右的地方和中央官員。這意味著5年時間裏,將有300名中國官員接受哈佛大學國際化的MPA培訓。
首批奔赴哈佛的49名學員,產生自中組部在2003年伊始的由全國百餘名省部級、廳級幹部參加的錄取考試,而參加考試的人選又是由各地方組織部門推薦的。最終名單,由三方各派2名代表組成6人評選委員會確定。挑選標準非常嚴格,中選者必須同時滿足如下條件:大學本科以上學曆;相當於大學英語四級的英語水平;在本崗位有至少兩年工作經驗;年齡在45歲以下;地市級或司局級以上國家幹部,如果是副部級幹部,年齡則可適當放寬。這些人中也有側重的對象---中青年幹部為主,地方幹部為主。在首批確定的60人培訓名單中,中央官員隻有10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