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培訓製度(4)(1 / 3)

(1)公務員培訓法規體係逐步完善。根據《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1996年人事部製定下發了《國家公務員培訓暫行規定》,標誌著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培訓製度的建立。各地各部門根據自身實際製定下發了相應的實施辦法和有關配套製度,公務員培訓工作走上了製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2)公務員培訓類別體係逐步確立。形成了以初任培訓、任職培訓、更新知識培訓和專門業務培訓為主要形式,以出國(境)培訓、對口培訓、學曆教育等為有益補充的公務員培訓門類體係。

(3)公務員培訓的基礎建設逐步完備。以行政學院和各類公務員(幹部)培訓中心為主體的施教機構網絡初步形成。迄今已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建立地方行政學院46所,地(市)以下分校100多所,各級公務員培訓中心上千所。此外,高等院校也越來越多地承擔了一些公務員培訓任務。

(4)公務員培訓服務政府中心工作的作用不斷增強。為提高政府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挑戰的能力,在全國公務員中開展世界貿易組織基本知識培訓;為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與中宣部、司法部聯合在全國公務員中開展了學法用法活動和依法行政培訓;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在全國公務員中啟動開展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西部大開發戰略,提高西部地區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組織實施了東西部公務員對口培訓,三年培訓了3000餘名西部地區骨幹公務員;為提高政府專業化行政管理水平,會同有關部門大力積極推進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從2001年到2003年,已有8000名公務員參加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的學習。

(5)公務員培訓質量不斷提高。在工作中,各地、各部門大膽創新,勇於改革不合時宜的培訓內容和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加強管理、改進方法、及時評估,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通過卓有成效的培訓,公務員隊伍的素質能力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有了明顯轉變。從學曆上看,大專以上人員占總數的比例由1993年的32.1%,上升到2002年底的69.2%,提高了37個百分點。

從知識結構上看,公務員在崗位專門業務知識、現代科技知識、現代行政管理知識、依法行政知識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知識、市場經濟知識、外語、計算機知識等方麵都得到有效補充。

2.我國公務員培訓工作的基本經驗。

(1)必須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工作的前提。我國的公務員培訓工作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為黨的基本路線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大局服務。

(2)必須把加強製度建設作為工作的基礎。要根據發展變化的培訓實踐,對培訓改革的成功經驗及時總結規範,完善培訓法規體係,逐步形成相互配套的培訓法規體係,使培訓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證培訓工作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3)必須把爭取領導重視和有關部門積極配合作為工作的關鍵。公務員培訓工作既需要公務員培訓主管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各級領導的重視支持和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以營造良好的培訓環境。

(4)必須把提高培訓質量作為培訓工作的目標。做好需求分析,科學設計培訓內容,保證傳授給公務員的知識信息是精品。加強對培訓施教機構的指導,提高其辦學水平。樹立培訓品牌意識,努力形成一批精品班次,以典型示範推進公務員培訓工作的開展。

(5)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培訓事業發展的動力。突破傳統培訓觀念,樹立現代培訓理念,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方法和培訓機製等方麵勇於創新,使培訓工作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我國公務員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社會,不少公務員出現程度不同的“競爭恐慌”、“知識恐慌”和“本領恐慌”。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公務員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大培訓工作力度,大幅度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使廣大公務員能夠勝任職責,建功立業。麵對新形勢新任務,公務員培訓工作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如培訓規模不能滿足工作要求,培訓質量有待提高,培訓資源需要進一步整合,激勵約束機製剛性不足,調訓難,經費渠道不暢等。針對這些問題,國家人事部門已著手從以下幾個方麵加以解決。